第一百三十章 鸡笼洲-《暴明》


    第(2/3)页

    早晨的阳光洒落在鸡笼寨中或尖或圆的屋顶上,勾勒出一片错落有致的美丽轮廓。鸡笼寨中中心最为高大的建筑是一座高达近两丈的文峰塔。白色的塔顶耸立在绚烂的晚霞中,格外引人注目。旁边就是鸡笼洲水路巡检司衙门。

    “这文峰塔是何时建地?”朱浩拿下九品巡检的官帽夹在手里,朱浩带这种朱元璋设计的帽子感觉好别扭,就除了下来。副巡检陈刚偷偷的看着朱浩除掉官帽。感觉很惊讶,然后有释然了。副巡检陈刚还以为这个私生子是二百五,棒槌,纨绔子弟。不知道做官的好处,副巡检陈刚又悄悄捅了跟在朱浩身后的大胖子傅明一下,傅明紧绷着嘴。看着陈刚微微的摇头不说话。这时副巡检陈刚才发觉,大胖子傅明有一点怕那一位私生子,陈刚觉得好奇怪。

    朱浩的发丝在清早的冷风中撩动,副巡检陈刚连忙答道:“是永乐六年英国公张辅平安南,整军回到京师所起。“抬头对着文峰塔,副巡检陈刚暗暗叹息,想我陈刚勇武过人,兵书战册无不精通,却要一辈子守在鸡笼洲上。崇祯五年的武进士陈刚最佩服的就是英国公张辅,副巡检陈刚每天都要到文峰塔凭栏远眺,背诵明成祖朱棣论功行赏,在奉天殿赐宴招待英国公张辅,并赋写了英国公张辅的《平安南歌》,发泄一下胸中的闷气。

    武进士陈刚他在文峰塔上每每极冷静地思考:面对日渐**、日渐倾覆的大明王朝,一个小小的武进士又哪有回天之力?还是正视这严酷的现实吧,因为大明王朝已被朝中党蛀空,尔等只知争权夺利、欺上瞒下、鱼肉百姓,因而大厦将倾又有什么好可惋惜的呢?谁酿年来祸?只知选娥眉。

    这十年来弃笔从戎的武进士陈刚,读大明祗报从中分析到,这帮大明的文臣们,心中哪还有什么社稷江山呢?于是武进士陈刚开始质问:难道主持朝政的大员能不负这快要亡国之责吗?表面上看,武进士陈刚如弥衡在“击鼓骂曹”,可是每一次敲击,仿佛都敲击在自己的心坎之上。所以,公元一六四二年,对于处于人生低迷状态的副巡检陈刚来说,不乏英雄末路的感慨。他心想,一切都随缘吧,风水轮流转,江山轮流坐,谁是英雄豪杰,就让谁去自主沉浮吧!

    朱浩看过武进士陈刚的情报,又听大胖子傅明对他那个副巡检的把兄弟,是赞不绝口。大胖子傅明讲,他那把兄弟是勇武过人,兵书战册,无不精通。当然之比表弟要差那么一点点。朱浩当即就起了爱才之心。这次要去鸡笼洲,本来应该是铁血军的营长苏明松来的,朱浩听大胖子傅明说完,立马决定他上鸡笼洲,看看能不能收服武进士陈刚。

    “永乐六年英国公张辅平安南,是何等英雄气概啊!,走,陪我上文峰塔!”朱浩把九品纱衣掖在腰间,露出铁血军的军裤。在武进士陈刚眼底惊讶的神色中上了鸡笼洲的文峰塔。

    于是,一个在前引路,两人肩并肩地走上了文峰塔。来到文峰塔门前,望着“皇恩宠赐”的御扁,朱浩立住脚步,又叹息道:“皇恩!唉,只怕大旱内有匪贼,外有蛮兵(安南士兵),民不聊生啊?”

    武进士陈刚一愣,就慢慢的摇头叹息道:“自崇祯十年,两广就一直没有大员来主持政事,就在前一段广州的吴公公又去梧州督军,当时停靠在鸡笼洲一天就把水路税卡搭建起来,西宁县到封开镇,一江之隔,不过一二十里地,也要收两次税,这是征税机构的重叠。民不聊生啊!听说两广总督吴大人也劝说无效!唉,在这非常时期,大家都很担心啊!”

    朱浩在重生前时历史爱好者,他看过明史,明初只有商税,没有船税,宣德年间(1426—1435)始沿两京水道设关收钞,按船之大小收税,谓之“船料”。万历时则有河西务、临清、淮安、扬州、苏州、杭州、九江七处钞关。但实际上榷税的地方远不止此。

    到了明末,崇祯皇帝更派出大量税使到全国各地,高于京口,暨禄于仪真,刘成于浙江,李凤于广州,陈奉于荆州,马堂于临清,陈增于东昌,孙隆于苏、杭,鲁坤于河南,孙朝于山西,丘乘云于四川,梁永于陕西,李道于湖口,王忠于密云,张晔于卢沟桥,沈永寿于广西,总之是榷税星满。这些税使到处用地痞流氓为爪牙,水陆行数十里,即树旗建厂。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