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橘子洲头(一)-《全能文豪之路》
第(2/3)页
第一轮比赛,赵亦明本打算上的,但杨云提出自己想上。她的理由很简单,除了第一场的比赛我还能帮到忙,之后就全靠赵亦明。请让我发挥一点作用吧。
大家都没有反对。何依依古文诗词社精选出的参赛队员水平并不底,打进十六强的能力信心还是有的。
可是!事情却出乎了所有人预料,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样子。
难道这就是命运吗?
当然不是命运。
至少在这个演播厅里,有四个人不相信这个命运。
一个是主持人杜涵,一个台下不放心过来盯着的农阳华,一个是《潭州晚报》记者乐冠宇。还有一个就是赵亦明。
前三者是知道真相。后者此时却还并没起疑,赵亦明也像大多数认为的那样,觉得自家队伍的运气实在差了一些。
主持人汪涵是一个贪财的人。
但他也是一个聪明人。虽然收了15万华元答应帮忙,但是他并没有傻傻的直接针对目标。
他做的很巧妙,他给了拿到第一名的那只队伍两道难题,那只队伍答出了1道。给第二名的队伍出了3道难题,结果第二名的队伍1道也没答出。
第三的队伍是4道难题,而赵亦明这一队,他给了5道。
看上去很好解释,难题是依次递增,谁是第四个答题的队谁倒霉。他可不是针对谁,之前可不知道谁是第四个,那时还没抽签呢。
实际上,之前虽没抽签,但他手中的那些题目卡片,也没有标明是给哪一队准备的。
知道了杜涵对难题的分配,很容易可以看出得到难题最少的队与最多的队只差3道。现在问题来了,但那为什么何依依他们,比第一名要少7分,比第二名也要少5分。不是应该只差3分左右吗?为什么差距会如此之大?
这就是杜涵更聪明的地方了。
首先,他给其他队伍的难题有一半都是选择题。只要答“是”或者“不是”就可以了。这就意味着回答这个问题的参赛者哪怕不知道答案,他都有百分之五十成功的机率。如果全没对,只能说运气真不好了。而何依依队,他出的5道难题中有4道都是问答题。一点取巧的可能也没有,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然后,他虽是个主持人,心理学倒学得不错。给别的队伍难题,他是都是一道简单题夹着一道难题,一张一弛,答题者能够保持比较稳定的心理素质,不至于太过紧张。
而对赵亦明队,他一连就是几道难题,并利用倒计时等方式营造紧张的气氛。看似他是在活跃赛场氛围,实际上是在逼迫何依依三人的心理承受极限。
最后,他成功了,何依依三人,特别是杨云发挥失常,不仅难题没答上,连几道她知道答案的题都没有答上来。
在如此巧妙的花招之下,赵亦明才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陷阱。不过,如果他知道了真相,明白这是他试图赛前扬名带来的副作用,他的表情也一定会很精彩。
而现在,他只是单纯的不相信命运,他有信心在接下来10道抢答题目中追上去。尽管,这在其他人看来是不可能的事情。
要追上第一名,他必须在抢答中至少答对7道题,追上第二名,他至少要抢答对5道题。这还是在第一、二名不再得分情况下。
这根本是不可能的。这个靖兴第一高中代表队绝对稳输。在大多数人眼里,本次诗词大赛第一个被淘汰的队伍实际上已经产生了。
“下一轮抢答赛我上。”
在大家情绪都低沉的时候,赵亦明开口了:“不过,我需要一个手快的人,给我按抢答器。”
“我来。”宋初夏眼前一亮,也许明明可以创造奇迹,他不是已经创造了不少了吗?
“我也去。”何依依说道:“一场要三个人,怎么能缺了我这个队长。”
“嘿嘿,你们怎么搞的这样悲壮,好像上战场似的。”赵雅彤总算开始起了一点经理的作用:“大家都别没精打采的。不是还有希望吗?虽然希望很渺茫,但你们给我等这点希望的火苗彻底灭了再去哭丧脸。”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