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渭桥送别-《盛唐霸业》
第(2/3)页
“嘿,小九,早啊。”
荀冉阔步走入泡馍馆,大马金刀的坐在了长凳上:“怎么样,常小公爷可有替你说一房媳妇?”
常小九有些害羞的往后靠了靠:“荀大人您说什么呢,小九还年轻。”
荀冉狡黠一笑:“算了,我也不与你开玩笑了。常小公爷叫你准备的东西可准备好了?”
常小九连连点头,将一个白布褡裢递了过来:“荀大人,我家少爷说啦,若是您来了便将这个褡裢交给您。”
荀冉接过褡裢,淡淡一笑:“成了,我也不打搅你们做生意。”
少年离开泡馍馆,直接上了马车往长安城西而去。
长安城西之门名曰金光门,出了金光门马车一路急行,不多时的工夫便到了渭桥。
渭桥附近有一长亭,有唐一代,士子们多会在渭桥设宴,折柳送别好友。
今日荀冉要送的人便是高适。
那日在临淄王府诗会上,少年与高适偶遇便是一见如故。少年本想有机会与高适把酒言欢,谈笑风月,只可惜高适这番便要去陇右从军了。
友谊的真挚程度不在于年限长短,至少荀冉是这么认为的。
长亭之中,王维、常子邺、程明道、高适已经围坐一桌。石桌之上满是珍馐美食,更有上好的高昌葡萄酒。
荀冉从马车上轻巧一跳,快步来到长亭。
“达夫兄,荀谋来晚了,当是自罚三杯!”
荀冉冲高适拱手一礼:“此番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见。达夫兄是洒脱之人,荀某本不想这么矫情,实在是感慨生发,唏嘘哀哉。”
高适淡淡一笑:“荀兄,君子之交淡如水,既然心中有对方又何必囿于这些细节呢。”
王维拊掌赞叹:“是啊,达夫兄是写出燕歌行这样壮阔诗歌的才子,胸怀天下,自然不会似我等凡夫俗子留在长安谋求仕途。”
高适是荀冉喜欢的为数不多的几个诗人之一,在少年看来《燕歌行》更是边塞诗中的翘楚。荀冉作为一个关中人,骨子里也是渴望塞外与落日长河相伴的生活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