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大和尚(一)-《霸府》
第(2/3)页
活着!
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却是这个乱世中最大的奢求。一路行来,路边荒草中白骨嶙峋,荒村树梢中犹自悬挂着一排排腐烂的人头,这便是乱世的代价。
左长史高烈看着张伯辰的神情,他对辽西情形了解甚深,多少知道张伯辰心中所想,不由劝解道:“乱世中人命贱如猪狗,上至王公大臣,下至贩夫走卒,莫不如此。天道有常,不为桀存,不为纣亡。将军,若天命有加,郡主终归会吉人天相。为今之计,且放宽心,以图将来,我等唯一能做的,只是活下去。”
“剑锷——”
张伯辰有些诧异地看着高烈,这个人出自渤海高家,典型的世家子弟。虽然文武双全,且以功业自许,终归多了一份娇气,少了几分坚毅。他从来没有想过此人对世道的认知会如此深刻。他还是小瞧了这个时代之人的智慧了啊。
恰似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前世他加入“卧虎社”,有人传言便是由这句的宗旨而得名。古往今来,英雄出自草莽。高烈虽然出自渤海高家,由于躲避战乱,几十年来不断迁徙,想必高家的子弟对世道的了解也是来自于这一过程。
高烈轻轻施了一礼,继续道:“当初楚汉相争,项羽于睢水击败汉高祖,汉高祖为躲避项羽追杀,途中数次将孝惠皇帝及鲁元公主抛下马车,幸亏夏侯婴忠心耿耿,方才得以活命。妻子老父尽为项羽所掳。百多年前,季汉昭烈帝为魏武所驱,亦是抛弃妻子。然汉高开汉家四百年江山,昭烈终与魏武三分天下。太史公有言,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将军若想在乱世之中取得一番功业,岂能优柔寡断,效妇人之态?”
面对高烈的劝解,张伯辰无言以对。
他与高烈的成长环境不同,三观更是差异巨大。相互之间对问题的认知上也必然有所区别。高烈所说的,正是自古以来所总结的生存之道。
世事无常,岂能尽如人意?想要求全责备追求完美,最终必然如同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那般为后世所笑。想那宋襄公处处以“仁义”自诩,面对敌军也不失礼让之道,最终为敌所掳。倡导的“仁义”也成为一个笑话,落下一个假仁假义的名声。
“剑锷之言有理,伯辰在此谢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