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未病先防-《我的三国我当家》
第(2/3)页
董芸讶然道:“难道也要用石灰撒在身上,那不是很难受吗?”
刘墉、华佗哈哈大笑,华佗道:“芸儿别着急,你那大哥自有办法的。”董芸也想这个法子怎么可能,不好意思地吐了吐舌头。
刘墉笑道:“要使人变得不易感法子很多,最好的办法就是平时多锻炼,增强抵抗力,然后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第三,适时服用一些有效的药物。如此三管齐下,即便有疫病发生也不会引起大的流行,更不会造成大的死亡。”刘墉暗道,其实最好的法子是接种疫苗,那才是一劳永逸的法子呢,可惜现在没这个能力和也没这个条件。
“听刘公子这一言,老朽茅塞顿开。公子可是已有了应对之策?”
刘墉点点头道:“咱们的先贤很早就提出了‘治未病’这个概念,这里面其实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未病先防,二是既病防变,都是强调预防为先,未雨绸缪。如今市镇上的病患越来越多,得及早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以免小病酿成大疫,到时悔之晚矣。”
“公子所言甚是,这得虞县长颁布文告,立时施行才成。”
“在下正是此意。因而想请华先生向虞县长陈说利害,尽早施行。先生乃当世名医,您说的话可比我这个半吊子可有分量得多。”
华佗哈哈一笑道:“公子放心,老朽明白了。”
华佗便和刘墉一同来见虞翻,华佗将此情形一说。此情早多有属下的禀报,不过虞翻并没太放在心上。这也难怪,荆襄一带受黄巾之乱影响甚小,粮足民丰,人心安定,虞翻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也是情有可原。不过,大疫流行时造成十室九空的凄惨景象虞翻却是知道的,如今想到城中病患众多,不禁胆颤心惊,阵阵后怕。
虞翻离席长揖在地,颤声道:“先生可有何补救之策。”
华佗将虞翻扶起,抚慰道:“县长无需多礼,老朽已将防治之策尽托于刘公子。县长依策施行便可。”
虞翻对华佗的医术是百分之百的信任,连连拱手道:“如此便妨劳公子了。”
刘墉安慰道:“县长也无须太过担心。在下觉得这只是平常时疫,虽不可掉以轻心,却也无须谈虎色变。”
虞翻神色稍安,仍道:“公子何以知是平常时疫而非瘟疫流行之兆?”
刘墉正色道:“城中患病之人虽多,病势却不沉重,因病而亡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此便是明证。再者,若是瘟疫,便不止本县发病,这数月里,县长可曾收到过邻县有大疫的通告?”
虞翻点点头,心放下了一半,又道:“如今各县虽各自为政,不过平日也常有联系。本官确实没有得报此类消息。公子,依你之见我县应当如何处置?”
刘墉道:“虽说是时疫,却不能放之不理,以免小疾酿成大疫。在下建议先设立个指挥部,就叫富义疫病紧急防治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县丞、县尉及我为副组长,下面分别设三个小组。”
虞翻插话道:“本县小,故没设县丞。就由本官来兼任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