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危机初现-《大宋之逆血洪流》
第(2/3)页
暖儿捂着嘴笑了笑才道:“夜来那位身着男装的便是李娘子。”她往门外探看了下,低声说道:“李娘子,李师师……”
方徊不由得失笑一声。早应该想到,汴梁美人除却李师师便无第二人了,也许那个两年后被金所掳的茂徳帝姬可堪相比。
李师师、茂徳帝姬皆是天上的人物,与她们相比身份悬殊,当下也不在多想,只求卖掉半个月里默写出的百十首诗词。
方徊收起神色,沉吟一会才道:“暖儿,来日封娘子,我这有一百多首好诗词,十万贯便可拿去。”说罢心中颇为自责,怕是后世的好诗词全被自己一扫而空了,无耻啊无耻。
暖儿一脸惊讶,天呀,十万贯!徊哥哥是不是疯了!寻常人家不吃不喝几辈子也挣不来!她尚未开口,方徊又说了起来:“过几日我便与你们商议迁居江南之事……”
暖儿嘟了下嘴,旋又嬉笑道:“徊哥哥去哪,暖儿就跟到哪!”
方徊也嬉笑回应,捏了捏她的鼻子。
“徊哥,那鞑子果真会攻入汴京?”杨青依然是难以置信,即便如今的方徊已非吴下阿蒙,突然间便拥有了让人艳羡的才俱。
夹瓷盏上的灯火忽明忽暗,几个人围坐在方桌前,一时间气氛颇为紧张。
暖儿屏气敛息,两只小手揉捏着,一直盯着跳动的灯火。
方徊点了点头,敲了下桌子道:“宣和四年,白沟河大败……如今大宋尚且不敌将要亡国的辽,何以能敌如日中天的金虏。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河泥……”
杨安年轻时走南闯北有不少的见识,他颇赞同方徊的一番言辞,缓缓说道:“大宋外强中干,便是这虾米了……”
方徊摇摇头,颇为激愤的回道:“是河泥!一摊烂泥!烂泥里全为腌臜不堪的泥鳅!”
杨青闭上眼睛了,心中思绪万千:“我大宋果真烂到了如此地步了么?徊哥说的也对,‘海上之盟’本就是与虎谋皮、引狼入室,放眼天下,偌大的辽国尚且不敌,二十万大军败于区区三万辽军的大宋如何敌之?看来金虏南侵也是朝夕之间,江南有大江之险约莫能保全一家子人,即便朝廷偏安一隅,也能有科考入仕的机会。”当下回道:“我赞成迁往江南,眼下有了银子,南方便能去得。”
杨安沉吟不语。他自然信得过徊哥儿,徊哥儿名声在外也让他脸上也有光,如今汴梁城内谁人不知词中大家方徊!杨安这几日走在街上都能感受到四坊邻居一片艳羡的目光。举家搬往江南,他不是不认可,只是难舍这生活了十几年的地方,也担心到江南水土不服。尤其杨青的身子骨能不能熬过数千里的颠簸,到了湿热的江南,会不会旧病复发。
杨安搓了搓满是老茧的手,看了一眼杨青,又扫视过方徊和暖儿,终于下定决心:“俺也赞成,远得不说,只在这汴梁城内都待不下去了,俺不是埋怨徊哥儿,昨日你道俺看见了谁,便是马六!与他打了个照面,那厮虽然没寻俺晦气,可他眼色发狠,怕是暗里会出什么坏水!还是尽快离开的好!”
方徊起身踱了几步,停下来说道:“无妨,但请杨叔明日寻相熟可靠的人,定下一辆马车,嗯……日子就定在三天后,去往杭州。家中些许物事捡轻便的带去。”好在宋朝户籍管制极为宽容,可以自由迁徙,到了江南上下打点一下尽快落个户籍便能安稳下来。
杨安点点头道:“马车虽少,倒也不难寻觅,猛哥儿便会驾车的把式。只是陆路颠簸的紧,水路便平稳许多……”
方徊倒没有考虑得这么周详,作为后世人从没做过马车,不知马车的颠簸,以为从汴梁到杭州,不会有多么的劳苦。杨安自然有经验,知道水路的轻松,从汴河过淮水,再经邗沟、江南运河至杭州,所费时日上也少了许多。
他挠了挠头道:“倒是侄儿疏忽了,杨叔在水路上熟人不少,这件事便由叔父操持。”
“还有一事,便是猛哥儿,徊哥儿可愿带他和他娘一起迁过去?”杨安试探着问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