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与秦王论政-《定居唐朝》
第(3/3)页
秦王面容也严肃起来,转身朝薛朗拱手道:“世民请郡公指点。”
薛朗连忙避开:“指点不敢,不过是私下与大王议上一议。”
谦虚完,薛朗整理一下脑海里的思路,道:“臣这两策,短期之内可见到钱财的便是增加盐产量,扩大盐税收入。长期之策也没有什么新奇之处,还是一句老话,劝农兴学。”
秦王道:“扩大盐税收入确实是一件好事,不过,世民判断,三年之内难以成行。”
薛朗严肃道:“禀大王,这几日臣在典籍室内看资料,就一直在想,前隋何以二代而亡!略有心得,且与大王论一论?”
“郡公请讲。”
薛朗道:“臣看典籍记载,前朝文帝之时,人口暴增,税赋收入大涨。何故?”
薛朗顿了顿,看秦王满脸认真的侧耳倾听,继续道:“其一,与文帝倡导节俭分不开。皇帝都已带头节俭,臣下自然不敢奢靡,节俭了,开支自然就少了,积存在手里的钱财自然就多了!”
秦王点头,表示赞同。于是,薛朗继续道:“其二,均田制的实行!纵观历朝历代,国家的问题,根本上还是农民的问题!农民的问题解决了,则国家安矣,国运昌盛,若是农民问题没解决好,则国乱家亡便在眼前。均田制的实行,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土地兼并的剧烈程度。所以,我朝继续实行均田制是很好地政策。关键在于,要监督政策施行是否到位!”
我大中国展了几千年,即便是到了后世的现代,也还是一个以农业为本的农耕大国。农民问题是悬在历朝历代政府头上的一柄利剑!
纵观史书,凡是农民问题解决好的朝代,大多国运昌盛。解决不好的,则多数国破家亡。这个问题,即便到了后世兔子当政的时代,也是大兔子们重点考虑的问题。如何解决好农民问题,是国治久安的根本问题。
秦王听得连连点头,喃喃道:“农民问题,农民问题,郡公大才,一语切中要害矣!”
薛朗被夸得有些脸红,他这是站在巨人肩膀上放嘴炮,这个大才的夸奖可担不起,连忙谦虚道:“大王过奖,且不忙着夸臣,请待臣说完。”
秦王连连点头,道:“郡公请说。”
薛朗继续道:“其三,减轻徭役。前隋的徭役比之南北朝时期,时日减短减轻,徭役的时间少了,民众花在生产上的时间便多了,一减一增之下,自然物产比之过去也就增多,带来最直观的后果便是人口的增加,人口增加了,自然国库的收入就会增加。”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