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太子的贽礼-《定居唐朝》
第(2/3)页
薛朗看看用布匹盖着的马车,接过书信一看——
不知是不是太子建成亲书,书信中的一手毛笔字却跌宕遒丽、力透纸背。薛朗虽然没练过毛笔字,不过也有几分欣赏水平,忍不住在心底喝彩一声好字。
说来生成古代的贵胄公子也挺不容易的,君子六艺那是都要学,特别是书,更是从小就练起。现代的孩子们说负担重,学得多,跟古代的贵族子弟一比,其实功课真不算多。可见,要培养人才,自古以来都如此。
在现代的时候,薛朗也参观过太子的弟弟未来的太宗陛下的字,确实称得上书法大家。太子的字与他弟弟不同,另有风格,不过也是一笔好字。
李唐皇族在历史记载中,善书的子弟就有许多个,想来是家学渊源的缘故,或许也与时下风俗习惯有关?
“薛郡公?”
看薛朗拿着书信出身,半天没反应,太子的家仆忍不住出声喊了他一下。薛朗连忙回神,细细的观看书信——
然而,其实看得十分懵懂!太子殿下高估了薛朗的文言文阅读水平,用词太过文雅,薛朗看了三遍都还是一知半解,一半是猜的。
于是,薛朗一脸诚实的望着来人,装都不用装,满满的的不好意思,道:“说来惭愧,薛某才疏学浅,太子书信用词太过文雅,我完全看不懂。劳烦贵仆转达,惭愧惭愧。”
来人嘴角忍不住抽了抽,满面尴尬的接过薛朗退回的书信,干巴巴的道:“老奴定会转告主人,然则这车贽礼乃是我家主人之心意,还请薛郡公收下。”
说完,朝车旁的人点点头,那人便一把掀开遮盖的布匹——
满满一车的金银器物!
今天难得的有点儿不暖和但还算明亮的太阳光,在阳光的照射下,光芒直刺双目,薛朗忍不住揉了揉眼睛,再看,刺眼的光芒如故!不是做梦!
“嘶!”
身后的江临和苏寒,也被刺激得倒吸一口气,那吸气声大的,薛朗在前面都听得一清二楚。苏寒还在小声的念叨着:“如此一车金银,可安享数代矣。”
薛朗心说,以长安城的物价,这么一车金银如果换成钱财,“长安居,大不易”就是笑话了!
来人显然把一切看在眼内,略带得意地道:“这些器物皆是我家主人赠与薛郡公的,上面并无敕造之标记,尽可随薛郡公之意处置。我家主人说,区区薄礼,不成敬意,愿与薛郡公结布衣之交,叙兄弟情谊。”
薛朗面色严肃起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