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面圣-《定居唐朝》
第(2/3)页
“好好好,众卿家免礼。值此盛事,薛朗,红薯、土豆何在?呈上来让众卿家与朕同观,共享盛事。”
薛朗道:“装运红薯之车队,即停在宫门外,请圣人敕令,着士卒们抬进来。”
李渊颔,命小黄门出去宣召。不一会儿,就有军士两人抬一筐,一筐接一筐的把红薯抬进来——
含元殿是举行大朝和重要仪式的地方,地方颇为宽广,就是这么宽广的地方,二十余石的红薯,也摆满了殿中好大一块地方。
土豆因为种子少,只有一筐,不过,机智如薛朗,特意留了一颗土豆苗,根上结着的土豆,不管大小都没摘掉,连植株带根茎一起,装在一个木盒子里,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一颗植株的产量——
一颗已然如此多,如果栽种一亩……产量几乎一目了然。虽略逊色于几乎堆成山的红薯,不过,也不差多少就是。
薛朗道:“禀圣人,这些就是红薯,一亩地所产之数。土豆因种子少之缘故,只种了半分土地,所得八十多斤,苇泽关留了十五斤做来年的种子,其余皆在此,请圣人过目。”
脚步声响起,圣人李渊直接从御座上下来,快步走过来,先看了小黄门手中的装着土豆的盒子,再去看筐里的红薯,也不管红薯上还沾着的泥土,直接拿起来观看。
这时,薛朗仗着身高才看清楚李渊的长相。李渊陛下穿着帝王的衮冕,一身庄重,与时下所有的中老年男性一样,李渊也留着一把美髯,胡须黝黑,唯有冠冕下露出的根才可见灰白之色,浓眉虎目,相貌堂堂,神态没有薛朗想象中的气势过人,反而颇为和蔼。
群臣也围了过来。一身冕服的太子李建成与已在朝中任职的秦王李世民也围了过来,皆目光灼灼的望着被围在正中的红薯——
土豆种子稀少,今年推广肯定指望不上,红薯这么多,或许能分到些种子。不知群臣打的是不是这个主意,有人出声问道:“薛咨议,敢问这红薯,一亩地需要多少斤做种?”
薛朗看问话的人穿着朱紫色的礼服,答道:“禀上官,红薯与土豆不同。第一年种植时,需用块茎做种,一亩地约需要十五斤左右的红薯做种子,第二年就可从当年的植株中截取强健、长得好的藤茎育苗做种,无需红薯块茎了。而土豆就只能用块茎育种育苗栽种。”
李渊问道:“薛卿,平阳之上疏上曾言道,红薯、土豆易于保存,置于地窖中,可保存至来年。李卿昨日奏报称薛卿知有一法,加工之后,能让红薯、土豆保存数年之久,可属实否?”
平阳公主的疏奏只重点奏报了现高产新作物,新作物产量有多少,详细的资料并未言明。李纲昨天回来连夜进宫向圣人做汇报,也不知怎么汇报的,不过,圣人问,薛朗照实回答就行!
于是,薛朗道:“禀圣人,关于此事,微臣已写就疏奏,正要呈于圣人,请圣人过目。只是……”
“只是何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