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逛街-《定居唐朝》


    第(2/3)页

    薛朗下车的时候,腿都是抖的,还是长俭搀扶着走了几步才慢慢好转。

    停马车的地方在镇外,万福停好马车,牵上包子它们,跟着薛朗一块儿进镇里去——

    说是小镇,其实并没有具体的边界,也没有城墙什么的,只是房子盖得多些,人口比一般村庄密集些,在薛朗看来,就是一个大点儿的村庄。

    路面被压得比较平整,可还是土路。薛朗看看衣服下摆和鞋子,回去大概又要被墨竹说了——嘛,出来逛这么开心,就不要想起墨竹了,扫兴呢。

    进入房子密集的区域,有些卖东西的铺面,还有人蹲在路边,摆着自己想售卖的东西。这时候,市面上流通的铜钱其实不算多,中国自古就缺铜。附近的居民,以物易物的有,用绢布充当货币用的有,当然,也有用铜钱的。

    这样的集市,在经历过现代繁华的薛朗来看,用简陋形容都算夸奖,体验的不过也就是一个风土人情。

    薛朗是来买做手工皂的材料的,看路边有个老妇人在卖鸡蛋,便让长俭上去问话,也不多,只有区区十来个。

    薛朗让长俭全部买下来,价钱都说好了,付钱的时候,却产生难题了,老妇人不会算术,十来个鸡蛋,居然算不出总共多少钱来,让她一个一个卖,她倒是能明白,全部一起就不会了。

    无奈之下,长俭只好同老妇人一个鸡蛋付一次钱的交易,最后,收到钱的老妇人笑得露出缺了牙齿的牙龈,欢喜而有热情的感谢他:“谢谢你,小后生你是厚道人,不欺负我老婆子。小后生是哪里来的?可是苇泽关将军家的家人……“

    老妇人太热情、太唠叨,问得长俭几乎是落荒而逃。薛朗在一旁看的好笑,等长俭提着鸡蛋回来,本来想调侃他两句,突然想起古代有良贱不通婚的习俗,长俭再好,也是身在奴籍的奴仆,是娶不了良家女子的。

    买好鸡蛋,薛朗举目四顾,也没什么稀奇的玩意儿,如今天下尚未平定,经济还没展起来,再者,这种小地方的集市,其实也没什么好东西。

    走了一圈,薛朗对长俭道:“长俭,卖胭脂水粉的铺子在哪里?”

    “回郎君,胭脂水粉的铺子在北边,不过,卖的东西,成色都不太好。”

    成色不好啊……薛朗便问道:“那府里的姑娘们用的胭脂水粉,难道是长安送来的?”

    “这个小的就不清楚了,毕竟,那是女子们用的,郎君还是问墨竹、腊梅比较清楚。”

    难道这趟白跑了?!

    这就是外来户的弊端,好些东西都不清楚,问了又太突兀,他一个大男人,打听胭脂水粉……想想就觉得好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