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阿Q正传-《天马行空四部曲》
第(2/3)页
阿q─小说主人公,社会中的小人物,一穷二白,但自尊心很重。每次遭遇到不幸的事,都会找些似是而非的理由為自己安慰。
赵太爷─乡绅,阿q的「米饭班主」,对阿q甚為苛刻。
吴妈─赵太爷家女工,阿q曾对她出言不逊。
小d─亦為底层人物,帮佣為生。曾与阿q干架。鲁迅认為他「长大后也是另一个阿q」。
“但虽然是虫豸,閒人也并不放,仍旧在就近什麼地方给他碰了五六个响头,这才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他以為阿q这回可遭了瘟。
然而不到十秒鐘,阿q也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他觉得他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除了「自轻自贱」不算外,餘下的就是「第一个」。状元不也是「第一个」麼?「你算是什麼东西」呢!?──《阿q正传》”
阿q这一形象有其复杂的性格,但其人物的内心世界并不复杂。其在欺压时期用精神胜利法来使自己获得感情上的平衡,其精神没有执著的追求;相反,其玩世不恭反映了流氓无產者的信念丧失。
鲁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当年编者曾放在「开心话」专栏内,其实饱含著沉痛、哀伤,有心人读来并不认為开心。
1937年,毛主席在延安和美国作家史沫特莱说起《阿q正传》,评价到中国国内有一部分人是带著阿q精神,在任何时候都认為自己是胜利的,别人则是失败的。
并在1955年,七届六中全会上谈不要当「假洋鬼子」,不准别人从事**。
任继愈认為研究评论《阿q正传》的文章很多,也有写得相当好的,他们从文学方面著眼的多,抓住中国农民的本质来深入解剖的文章却是少见。
许多人看不到这一点,嘲笑阿q的某些缺点、毛病,其实这些毛病人人都有,是中华传统文化长期带来的胎记。
钱理群认為鲁迅直到临死前,还為「《阿q正传》的本意..能了解者不多」而感到「隔膜」,其主要方面就是鲁迅对「阿q似的**」的思考不為人们所了解。
鲁迅的感慨「《阿q正传》的本意,我留心各种评论,觉得能了解者不多。搬上银幕以后,大约也未免隔膜,供人一笑,颇亦无聊,不如不作也。」
鲁迅曾说过,阿q的身上也有**的意识,但研究者对此探讨不多。
汪暉指出「阿q有几次要觉醒的意思。这裡说的觉醒不是成為**者的觉醒,而是对於自己的处境的本能的贴近。..阿q的**动力隐伏在他的本能和潜意识裡。」
小说被翻译成各种语言。法国文豪罗曼、罗兰认為「这部讽刺写实作品是世界性的,法国大**时也有过阿q,我永远忘不了阿q那副苦恼的面孔。」
此外也影响著中国其他的文学家及其著作,比如老舍先生的《猫城记》中描写看客的冷漠。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