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山巨匠-《天马行空四部曲》


    第(2/3)页

    鲁迅选择学习现代医学,是因為父亲的病故造成他对中医產生了严重怀疑。他是东北大学的第一位外国留学生,也是当时仙台唯一的〖中〗国留学生。

    在仙台给鲁迅影响最大的是解剖学老师藤野严九郎。在周作人所著的《鲁迅的青年时代》和许寿裳所著的《亡友鲁迅印象记》两部书中。两人都曾引用过鲁迅的医专同班同学医学博士小林茂雄公布的鲁迅学年成绩。

    可见鲁迅考得最好的是属於社会科学的伦理学。自然科学和医学专业科目成绩较普通,只有藤野担任的解剖学一科没有考及格。

    总成绩正如鲁迅在《藤野先生》文中的自述:同学100餘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

    对此班上部份同学认為是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

    1994年,渡边襄发现成绩算错:生理学上学期60分,下学期75分,单科学年平均65分,不是63.3分,学年总平均65.8分。学年平均83分的伦理学等第登录成丙等。

    鲁迅后来作有《藤野先生》,对这篇作品也非常重视,1935年〖日〗本岩波书店要出《鲁迅选集》〖日〗本语译,他要求执行选集编译工作的自己的学生增田涉:我看要放进去的。一篇也没有了。只有《藤野先生》一文,请译出补进去。鲁迅身后,藤野也发表《谨忆周树人君》一文回忆鲁迅留学生活。

    鲁迅在医校学习一年以后,便从学校退学。他本人在《藤野先生》一文中提及此事。称自己是因為受到一部日俄战争的纪录电影片裡,〖中〗国人给俄国人做侦探而被〖日〗本军逮捕要枪毙。喜欢在场围观的也是〖中〗国人这类事实的刺激,认為救国救民需先救思想,於是弃医从文,希望用文学改造〖中〗国人的国民劣根性。

    据永田圭介的专著《秋瑾─竞雄女侠传》在1905年秋瑾回国前曾在陈天华追悼会上对反对回国的鲁迅许寿裳等人痛骂,还拔出了随身携带的〖日〗本刀厉声喝道:投降满虏,卖友求荣。欺压汉人,吃我一刀。

    1906年,尊母命回国与朱安结婚。本年秋天鲁迅携二弟周作人赴〖日〗本,在东京研究文艺。

    1907年曾拟创办杂誌《新生》,因经费问题未能如愿。

    1908年师从章太炎,加入光復会(周作人认為并未加入),并和二弟周作人一起翻译了一些东欧和俄国的短篇小说,就是著名的《域外小说集》,不过销量平平。

    太宰治(〖日〗本作家)生前接受委约,创作了一部描写鲁迅留学生活的小说《惜别》,1945年出版。

    1909年,28岁的鲁迅从〖日〗本回到〖中〗国,担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今杭州高级中学)生理学化学教员、绍兴中学堂教员兼监学、绍兴师范学校(今绍兴文理学院)校长等职务。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