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大部分科学家认為。达尔文迟了很久才发表他的作品,原因之一就是担心引起教会势力的强烈反弹。1858年,达尔文接到在马来群岛调查的博物学者华莱士有关物种形成的文章;华莱士对於物种形成的看法与他有很多相似之处,增加了达尔文对其学说的信心。 於是两人在1858年的伦敦林奈学会中,以两人共同署名的方式。发表有关物种形成的看法。接著达尔文在1859年发表了《物种原始》。 达尔文在书中的理论─ 认為所有的动植物都是由较早期、较原始的形式演变而来;其次,他认為生物演化是通过天择而来。 物种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会随环境变动而改变。生物的演化是长时间连续性的缓慢改变,不是突然性的剧变。 同一类生物有著共同的祖先,例如哺乳类是由同一个祖先演变而来,由此可引申出人类与猿类有著共同祖先。 生物族群会随著繁殖而扩大,并超过其生存空间与食物供应的极限。引起个体间的竞争;不适应环境的个体会被淘汰,适者才能生存,并繁衍后代。 达尔文的演化论当时引起了广泛的争议,被基督教会视為异端邪说。西方社会也对达尔文冷嘲热讽。 根据天主教当时的教条,人类是上帝依据自己形象所创造的最独特、最完美的杰作。 达尔文的理论不仅使得上帝创造万物的说法被推翻,人类也被形容為千百年来残酷的生存竞争所形成的產物,还指出人与其他哺乳动物有著共同祖先。这根本就是褻瀆上帝及基督教教义,这在当时保守的社会是相当大的震撼。 然而达尔文的理论在当时也并非完美无缺。当时尚未了解任何遗传机制,无法解释个体间的偶然差异是如何產生;直到后来与奥地利遗传学家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相结合,形成现在广為大眾所接受的现代综合理论。 1950年代后人类基因被发现﹐解开了演化论裡面物种内出现差异之谜和这些特徵如何通过繁殖遗传后代。研究不同动物dna﹐对比更加确认了共同祖先说。 註:《人口论》,1798年由人口学家马尔萨斯发表,為政治经济学的经典之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