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追忆逝水年华-《天马行空四部曲》


    第(2/3)页

    普鲁斯特的气质内向而敏感,对母亲十分依恋,青年时代经常出入上流社会沙龙,巴黎贵妇沙龙中一出手豪阔的常客,熟悉上流社会人物的形形色色。

    他在写作时认为题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客观世界」如何反映在「主观意念」中。透过他特殊的叙事风格,营造出一个独特的个人世界。

    他的叙述时时中断,小说中夹杂了大量的议论、联想、心理分析,一个失眠的夜可以花40页来描述,一个三小时的聚会可以用掉190页的篇幅。

    时间可以做无限的铺陈,自然也可以随意压缩;过去、现在、未来可以在意识流中颠倒、交迭、相互渗透。

    1896年他出版了第一本小说《欢乐与时日》。1903年父亲去世,1905年母亲去世。双亲的去世促使他以文字来追寻童年,一般学者认为他是在此时构思写作《追忆逝水年华》。

    1913年年底出版了《追忆逝水年华》的第一部「去斯万家那边」,隔年又出版第二部。

    1922年秋天,普鲁斯特因肺炎病危,他拒绝了医生的治疗,自行饥饿疗法,只吃少量的水果、冰淇淋。据说普鲁斯特11月18日弥留之际,曾派司机去丽兹酒店买他最喜欢的冰啤酒。

    他将最后的精力花在《女囚》草稿的校改。在1922年普鲁斯特去世前,一共出版了三部。《女囚》、《女逃亡者》以《阿尔贝蒂娜不知去向》、《重现的时光》陆续出版,直到1927年才完整的出齐,共15册3200页。这本书被誉为法国文学的代表作。

    其中第二部「在少女花影下」曾获得了法国的龚古尔文学奖。

    普鲁斯特的特色在於他精细的描写每一个感知,每一个人物,每一个寓言,而且在他的书中你能感觉到那流动的真实感,从他的童年开始一直追寻到青年,不管是城市,人物都有可追踪的痕迹。

    一般认为约翰、拉斯金(johnruskin)对他的影响很大,奠定了他以直觉串流写作思绪的基础。

    普鲁斯特也非常在意「变化」这个概念,在《追忆似水年华》里,他就描述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法国贵族的没落与中产阶级的兴起。

    《追忆逝水年华》又译作《追寻逝去的时光》、《追忆似水流年》、《往事追迹录》。

    全文共计7卷,分别是:《在斯万家那边》、《在少女们身旁》、《盖尔芒特家那边》、《索多姆和戈摩尔》、《女囚》、《女逃亡者》、《重现的时光》。

    作品细腻刻画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法国上流社会和文人雅士,从单纯地描写人类社会转向对人类心理情绪的分析,完成了在文学作品中对人类情感的第一次成熟地剖析,开「意识流」小说之先河,成为文学史上新的文学形式发轫的标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