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红楼梦,石头记-《天马行空四部曲》
第(2/3)页
清代诗人明义在其诗《题红楼梦》序中说道:「曹子雪芹出所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盖其先人為江寧织府。其所谓大观园者即今随园故址。惜其书未传,世鲜知者,余见其钞本焉「因墨香得观《红楼梦》小说吊雪芹三绝句(姓曹)」。
儘管国学名家胡适是开近代曹雪芹和《红楼梦》研究之先河者,但他本人对曹氏及其作品的评价并不很高。
他认為:「如果拿曹雪芹和吴敬梓二人做一个比较,我觉得曹雪芹的思想很平凡,而吴敬梓的思想则是超过当时的时代,有著强烈的反抗意识」
他还在给高阳的信上说:「《红楼梦》在思想见地上比不上《儒林外史》,在文学技术上比不上《海上花》、《老残游记》...」而他之所以考证《红楼梦》,只是為了打破王梦阮、徐柳泉、蔡元培為代表的「索隐派」对《红楼梦》的穿凿附会;要证明红楼梦不过是曹雪芹一家的私事而已;他最终目的就是「要教人疑而后信、考而后信、有充分证据而后信」的「思想学问的方法」。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中国的一部古典长篇章回小说,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滸传》”
《红楼梦》书内提及的书名还有《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釵》,乾隆四十九年甲辰(1784年)梦觉主人序本题為《红楼梦》(甲辰梦序抄本)。1791年在第一次活字印刷后(程甲本),《红楼梦》便取代《石头记》而成為通行的书名。
原本共120回,但后40回失传。(红学家周汝昌先生则认為《红楼梦》原著共108回,现存80回,因此為后28回迷失。)
现今学界普遍认為通行本前八十回為曹雪芹所作,后四十回不知為何人所作。但民间普遍认為為高鶚所作,另有一说為高鶚、程伟元二人合作著续。据人民文学出版社最新考认為是无名氏续,高鶚、程伟元整理。
《红楼梦》被评為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的巔峰之作,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极高。因為其不完整,留下许多谜团引人探究,也构成了一门学术性的独立研究学科——红学。
自胡适作红楼梦考证以来,一般认為曹雪芹以其家族的命运投射在《红楼梦》一书。
作者以贵族家庭的兴衰為主轴。為避免文字触及时事,躲避清政府文字狱,於是虚构朝代,隐去真事,并以描写闺阁女子来避讳。
不过此书最為人所熟知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及二人与薛宝釵之间的关係。
这部巨著虚构朝代、地点,而且假借了女媧补天的神话作為故事的因源。却反映了清帝国下贵族的生活纪实。
并且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生活、婚丧祭祀制度,乃至服装穿戴、饮食药膳、建筑亭阁、园林造景、舟车行轿等等层面。全书中有很多关於佛教、道教、儒家思想的描写与戏謔。
红楼梦是章回体古典长篇小说,每个章回虽然彼此独立,却又各有相关,有学者指出红楼梦所採用的是一种全然不同於西方小说的结构方式,作者採用许多小事件堆迭成為一个大事件的「浪潮式」架构,以数个大主轴穿插眾多小故事而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