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但丁,全世界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恩格斯评价说:「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义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英国作家安德鲁、诺曼、威尔逊评价说:「但丁是欧洲最伟大的诗人,还可以说他是中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但很多非义大利籍读者避开他的作品,由此他们失去了获得最伟大的美学、想像、情感和智力体验的机会。」 黄帝,为《史记》中的五帝之首,远古时期中国神话人物,中国历代皇帝多为黄帝设庙祭陵等来取得象徵的统治正当性,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标志性人物,被称为中华民族的祖先。 有学者以文献证据认为是始於晚清知识分子的推动下,从中国传说时代的三皇与五帝中脱颖而出,成为汉民族以至为中华民族的祖先。 黄帝和炎帝并列的说法例如炎黄后裔、炎黄子孙也成为了汉人以至全体中国人自称的说法之一。 然而炎帝及蚩尤的神话起源不仅止於汉族,亦包括苗族和朝鲜族。从人类学的社会演进观点的推测,神话中的炎帝及黄帝可能为远古部落联盟共主。 根据《山海经》,炎帝在阪泉之战败给黄帝而后蚩尤纠集炎帝的部属再於涿鹿之战败给黄帝。 关於黄帝、炎帝和蚩尤关系的学术讨论上,目前结论是中国远古文化并非来自单一来源,而黄帝、炎帝和蚩尤比较可能代表三种不同地区的远古文化,和考古学找出的各地的文化系统相符,如辽河文明(红山文化)与黄河文明(仰韶文化)、长江文明(良渚文化)。 《史记》记载黄帝姓公孙,名轩辕,《路史》记载黄帝姓公孙,《国语》则记载黄帝依姬水而成长,因此为姬姓。 崔述认为公孙是诸侯之孙的称谓,并不是姓,且上古时代不存在这种称谓,居轩辕之丘故号轩辕氏,国於有熊,亦称有熊氏。亦有帝鸿氏、帝轩氏、缙云氏等后者加以解释史料之称。 早前炎帝与黄帝结盟对抗蚩尤,后炎、黄二帝展开阪泉之战,黄帝取得胜利,最后黄帝在涿鹿之战擒杀了蚩尤。获得胜利,统一了中原各部落。 战后,黄帝率兵进入九黎地区,随即在泰山之巅,会合天下诸部落,举行了隆重的封禅仪式,告祭天地。突然,天上显现大螾大蝼,色尚黄,人们说他以土德为帝,故自称为黄帝。从此,黄帝天下共主的地位最终确立。 炎帝,传说中,中国上古时代神农部落首领的名称,从神农开始至其后裔子孙,也是各部落联盟公推的天下共主,因以火德王,故称炎帝。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