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衰败之雨的空间,康德-《天马行空四部曲》


    第(2/3)页

    康德哲学理论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是,认為将经验转化為知识的理性(即「范畴」)是人与生俱来的,没有先天的范畴我们就无法理解世界。

    他的这个理论结合了英国经验主义与欧陆的理性主义,对德国唯心主义与浪漫主义影响深远。

    康德的道德哲学理论也十分著名。此外他还曾针对太阳系的形成提出第一个现代的理论解释,即康德─拉普拉斯假设。

    海涅在《德国宗教及哲学史概观》中概括了康德的一生。

    “记述康德传记是困难的。為甚麼呢?因為他没有生活,也没有事件。

    他在柯尼斯堡闲静偏僻的小路上,度过了机械地定规的差不多是抽象的独身生活。..这个人外面的生活,和他那破坏的、粉碎世界的思想,是奇妙的对照!

    思想界伟大破坏者康德,在恐怖主义上,是远為罗伯士比尔所不及的。

    康德终生恪守书斋,从未参与任何重大的现实斗争。

    纵观其一生,学术乃是生活中第一大事,餘皆庸常。哲学自然是他至高的成就,不过其研究并不完全以之為主线。

    他毕生追求真理,不断改进他的学说,使其更加精确,日益完美。而这个无比丰富的精神世界就体现在个人著述和教学中。

    与德国启蒙运动时期的诸多学者和伟人一样,康德出身贫寒。

    母亲对他影响尤其深远。

    康德在自传中写到:「她為我种下第一粒善的种子,使我的心灵朝向大自然,唤醒并扩大了我的智力,她的教诲对我一生都有极大的影响」。

    母亲很珍视这个身体羸弱的儿子,还引导他皈依虔敬主义。康德在成年后很重视虔诚派的道德修养。

    逻辑与形上学教授马丁、克努岑向他介绍莱布尼茨和牛顿的学说。

    康德在大学四年级开始撰写物理学论文,由於母亲已经身故,家中财力不支,他经常中断学业,接受救济。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