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意识是自由的、独立存在的、有个性的,仅仅属於精神。」 所以作為单独概念的「意识」,由两部分组成,两者都各有无限多个「形态」,一部分是原则性的,另一部分是对每个歷史事件的具体反映。 所以他又说:「通常意义上的意识存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事物总体的概念,另一方面是对事物具体反应的抽象概念。」 他同时说:「每个人的自我意识不同,对事物的反应也不同,和原则性的意识有所偏移,但是对於一个正常的人来说,这种偏移是有限度的,这种限度取决於他的正常状态,取决於他对上帝的尊敬程度。 要了解这种概念的程度,属於形上学的范畴。」 所以,虽然黑格尔的语言很难懂,但他阐述了:形上学必须要研究每一个事件中的命题和反命题如何联繫的机制,因此必须要比较每一个歷史事件中的例子和它们的原型,了解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的地方。 黑格尔对人类社会抱有一种有组织性和目的论的观念,他的著作语言丰富而难懂,对於现代读者来说非常令人迷惑。 不仅如此,他的观念和现代知识界流行的存在主义哲学以及个人权利的观念也正相反。 几乎任何学派都对他的学说给予肯定或提出批判。 歷史学家将受到黑格尔影响的人分為两个敌对阵营,黑格尔右派和左派。 黑格尔右派的代表是他在柏林洪堡大学时期的学生们,他们拥护福音正统的宗教观念,拥护后拿破伦时代的政治保守主义。 黑格尔左派,有时也被称為「青年黑格尔派」,他们继承黑格尔学说中的**成分,在宗教方面主张无神论,在政治领域主张自由民主,其中包括路德维希、安德列斯、费尔巴哈和年轻时代的马克思和恩格斯。 在1830年代和1840年代,这些年轻的黑格尔信徒经常在柏林希贝尔酒吧聚会、争论,这裡的氛围造就了对以后150年有很大影响的思想家们,形成了无神论、人文主义、共產主义、无政府主义、和利己主义的基本观念。 但是几乎没有一位黑格尔左派宣称自己是黑格尔的追随者,有几位还公开批评黑格尔的哲学,但是这种歷史上的区分法仍然在现代学院哲学中使用,黑格尔左派对黑格尔的批评导致一个全新的领域—关於黑格尔和黑格尔理论的文学作品。 当代对在校学生来说,為了方便将黑格尔的辩证法分為三个阶段,「正题」(例如在法国歷史上的大**)、「反题」(大**随后的恐怖阶段)和「合题」(自由公民的宪法保障状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