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9-何以入世-1-《崎路行》


    第(2/3)页

    丘胤明三两步从礁石上跳下来,先把小船推到岸边的一棵大树下,拴好后,从船里陆续拿出几样东西。首先映入无为眼帘的是竹篓里几支耀眼的红珊瑚。无为惊叹道:“我编一个月的竹器也没这个换的钱多啊。”

    丘胤明笑着把手中的小布袋递给无为道:“你再看看这是什么?”无为解开袋子倒出来一看,原来是五颗珍珠,最大的一颗有拇指盖大小,隐约透着蓝幽幽的光彩。“我们这次要发财了!”无为高兴道。又见他提了个网兜出来,里是三只硕大的龙虾,还有几个海胆。接过道:“看你忙了一天,带回来这么多东西,今天晚饭我来。”

    两人有说有笑地朝山上而去。

    回想当年,丘胤明的到来,不仅给无为的生活增添了许多趣味,最大的改变就是从此有了口福。上官鸿常年清修,每日粗茶淡饭,有鸡蛋就算很丰盛了,除了阿英大娘会不时送来点野味,就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由前山的黎寨人一同送来一些猪肉羊肉。可上官鸿不善烹饪,每每水煮了事,以致无为很久都不知道肉该是什么滋味。可自从丘胤明来了之后,他便常会在山间猎得野鸡野兔,又造了条小船下海捕鱼。更妙的是他善庖厨,令无为顿觉生活无比美好。几年下来,也渐渐学会了烹饪,虽自己不杀生,但来者不拒。

    回到竹楼,丘胤明洗去身上的盐,换了身干净衣服,与无为一同走进书房。只见上官鸿盘膝于榻上,低头阅读《吕氏春秋》,左手边的木几上放着半碗新鲜椰汁。见两人同时进来,合上书道:“无为,你先出去。”他时常对二人单独教导,无为只道是师父要与丘胤明探讨他的功课,于是向师父作礼后转身出去了。上官鸿示意丘胤明在榻边的藤椅上坐下。丘胤明不知所以,恭敬地坐下,欠身问道:“老师有何指教?”

    “胤明,”上官鸿微捋长须,“你在这里有七八年了吧。”

    丘胤明不解,道:“学生不才,承蒙老师不弃,授业八年,至今愚钝。不知老师招我为何?”

    上官鸿莞尔一笑,“没什么。前日我与无为谈及‘入世’一说,无为似有探访人世之念,却又纠结于清修无为的道家本心。我问他‘何谓清静,何谓无为,为何道家本心归于此,’他虽能说些道理,可皆是书中之论。你非我道门中人,如今已年过弱冠,琼崖虽好,你未必愿意长居此地。”

    丘胤明没想到道长竟会突然说出此番话来,惊道:“老师可是要潜我离去?”

    上官鸿道:“你如今文武皆有所成,是该去寻你自己的道路了。我怎能约束于你。”

    丘胤明起身在榻前跪下道:“老师既出此言,我,便不推辞了。老师多年点化教导之恩,学生永生难忘。”

    上官鸿笑道:“莫说这些。凡人都有个归属。于你,还是游侠九州来得合意。”

    丘胤明心里一动,莫非……?他看见道长有意无意的笑容,心下明白三分,也不多言。上官鸿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依稀还是当年那个倔犟老成的少年,不过现在变得更加冷静内敛了。又道:“胤明,有句话我还是要说。”

    “老师请讲。”

    “以你今日文武之才,任用其一皆可登庙堂。只是一桩,你熟读经典,若能有机缘入得仕途则最好,若不然,也莫管江湖事。”

    丘胤明道:“老师远见,学生已领。但只有一件事我必要了解清楚。学生自小无父,先母带我出生入死,后丧于不白之屈。我此生已不能报答养育之恩,所以必要查明此事。”

    “也罢。”上官鸿道:“令先慈如此奇才,死得太凄惨,你要了去了解,我当然没什么缘由去阻止你。只是,有些事情是理不清的。万事莫要太执着。”

    丘胤明细细揣摩着道长言下之意,料其不愿多言,点头道:“学生记住了。”

    上官鸿又道:“你成人已久,尚未有字。为师今日送你一字吧。叫承显。望你承令先慈之德才,昭显于世。”

    丘胤明附身拜道:“多谢老师赐字。”

    “好了。”上官鸿和声道:“你准备何时动身?”

    丘胤站起身,想了想道:“半月之后吧。老师对我恩重如山,学生也不忍仓促离去。另外,我尚有一些人情要还。”他略停又道:“无为知道我要走,定是不乐意。”

    上官鸿微笑道:“你去把他叫来。”

    却说丘胤明三两步跨进无为房中,不见其踪影,隐约听见灶间中有咳嗽声,便往厨下。只见无为正挽起袖子,一手拿着破蒲扇,一手持木勺在煮饭,青烟满屋。

    “胤明,你来得正好。”无为忙着煽火,头也不回道:“这些扁豆拿去后面洗一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