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7榆次-《隋唐大主宰》


    第(2/3)页

    李向安顿张方洛和手下在城外休息,自己只带着魏征长孙无忌和杨月萍几人,还有两个亲兵换上了便装,进城去打探消息。

    上次和杨广来榆次县只是住进了榆次驿站,而且为了给杨广表演,根本就没有功夫看看县城。这次一进城门,李向便不时的看着街道两边的商铺。

    南北大街非常宽阔,街上的行人也是接踵摩肩,好像今天是什么大日子。李向几人只能慢慢的在人群中穿梭着。榆次城不是很大,给人的感觉很紧凑。密密麻麻的商铺、民居间不时的点缀着各种风格的亭台楼阁,而且城中还引进了汾河的活水,让人有种错觉到了江南小镇。

    其实李向看到的榆次县城是隋文帝杨坚于开皇二年在原先老城的基础上修起来的,只有二十几年的历史,所以一切都是崭新的样子。商铺林立,各种门面前不同颜色的幌子迎风飘动着,粮、酒、菜、果,铁、布、皮、革,卖什么的都有,乍一看好像比晋阳城都热闹。几人又往前走了一段,茶庄、酒楼、妓馆、客栈映入眼帘,门外站着的小二和迎宾们大声的吆喝着,楼头穿着暴露的姑娘们不停的摇着手中的手帕或长绫。李向仿佛置身于一处从没有战乱的繁荣之城,恍惚中觉得自己应该在这里一直待下去。

    不管是什么样的店铺,都整齐的、有规律的分布在每一个区域里。李向觉得就算是后世的开发区也不过如此。由此可见古代山西的商人有着精明的头脑和过人的手段。

    几人终于走到了大街中段的榆次县衙,上次李向来的时候并没有注意到县衙。今日站在县衙门前,感觉到的是一种威严与权势。县衙大门是整块红木做成,两边门上嵌着兽面铜环,门柱上挂着木刻对联“居官当思尽其天职,为政尤贵合其民心”。抬头再看门头上黒木牌匾,两个金色大字“县衙”闪闪发光。

    李向几人正在观察着县衙,门口的两个衙役走了过来,其中水火棍一点地喝道:“县衙重地,闲杂人等,速速回避。”说着还把水火棍往李向面前又放了放。李向正沉静在历史中不能自拔,倒是真被吓了一跳。那名衙役看到李向的样子,便笑着说道:“半大的孩子也敢来这里胡闹,快回去找你娘喝奶去吧。”另一个衙役也是哈哈大笑。

    李向本来没有生气,但这个衙役说着说着就涉及到了父母,这一下李向就不想饶他了。他看看衙役的样子,走过去一揖到底说道:“多谢这位大哥提醒在下,在下一时忘乎所以,竟然在县衙门前呆住了,大哥可否告知在下姓名,一会儿在下有银子相谢。”

    衙役看看李向,觉得这个孩子一定是疯了,骂了他,他还要给银子。于是和另一个商量一下就说道:“我是李魁,他是吴松,快那银子吧。”说着把手伸到了李向面前。

    李向把手伸进腰间荷包里摸出几枚五铢钱放到李魁的手里说:“今日身上带的不多,待在下下次过来再好好酬谢两位大哥。”然后抱拳走向魏征几人。李向边走边想,居然叫李逵武松,也不怕丢了梁山好汉的脸。他今天就是来探探路,并不想去见县令柳长风。杨月萍看到衙役的动作,就想过去教训他们,被长孙无忌拦住说道:“勿慌,公子过去必有说法。你没看到公子脸上有笑意吗?等着吧,他们两个该倒霉了。”魏征也是在一旁点头微笑。

    原来这几人跟的李向时间久了,发现李向如果想要收拾某人的话,一定是会带着笑意的,如果真的是怒气冲冲的,相反倒不会怎样。因此几人都知道两个衙役要倒霉了。

    李向回来带着几人又顺着大街往南走去,前面的人越来越多。原来今日还真是榆次举行大型集市的日子。榆次县每个月都有两次大型集会,粮集、年集、果木集等等。今日举行的正是半年才有一次的“果木集”。顾名思义,果木集主要出售的都是花果树木,这些东西基本上都是有钱人家买回去装点室内,修葺屋子用的。因此也是榆次有钱人比较喜欢的一种集会,当然什么时候都是平民百姓多一些,大多数人都是来看热闹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