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兵发骊山的前奏-《鬼面灯笼》
第(2/3)页
首都来的知青在到达下河村之前发生过一件大事儿,前文书说过,死伤不少人,而且惊动了上级部门,上头还挺重视这件事儿,老段的工作组也就是在那个事儿以后从骊山撤下来的。骊山大陵谁都有耳闻,不过按照当时的人力、物力以及科技发达程度来说,想要撼动骊山大陵纯属无稽之谈,当然,发扬愚公移山精神的话也不一定办不到,关键是谁有那个闲情逸致去发扬愚公精神,成天忙着批这个斗那个根本没有时间来管这件小事儿,最重要的是天高皇帝远,就算是有人管也被扼杀在途中了。
还有,这考古工作组的老段组长曾经是海晨中学时的老师,至于说后来怎么又去考古了,这就不好说了,好像还挺复杂。而这个海晨跟廖东风一样,军人家庭出身,当兵的时候意外受伤,瘸了一条腿,好在一身救死扶伤的本事,就算是上面没有在地方推荐工作,他也不会饿死。他们师生一直都没有中断联系,海晨知道老师干了考古这行,才千里迢迢带着鲁班锁来到陕西的。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青铜鲁班锁鬼面灯笼一般人是不能靠近的,能近距离接触它的就绝对不是一般人。
话说三日后的一天中午,廖东风和彭建军交代了其他一块儿来的知青好好照顾董娟,并把那块儿老耗子身上掉下来的红色萤石也一并留了下来,确保她不会再出问题,随后两人才收拾了行囊,直接去找海晨所在的考古队。
走在半路上,彭建军一直在嘀咕,他一直问廖东风还有什么他不知道的本事儿,结果廖东风一口气跟他说了很多,直到他认为纯属吹牛才为止。这时候他忽然问了彭建军一个问题:“如果兄弟我哪天真的身处险境了,而且你都没法儿去救,军子,你会做些什么?”
彭建军一愣,赶紧大笑着摆手说:“绝对不会发生那种情况。绝对不会。”
“我说是万一。”
“一万次也不会有一次。”彭建军的回答对廖东风来说无异于定心丸,这个人表面上看似有点粗有点笨,但是自打从地洞里出来之后,廖东风就已经是刮目相看了,若真像他所说的自己遇到危险,这个人一定会不惜性命去救自己,而在这一点上自己很有可能还做不到。
想到这里,廖东风也哈哈大笑,风趣的说:“军子,从今天开始你就是本司令官麾下的连长了,所以本司令官命令你在前面开路。”
“好嘞!”说完彭建军美滋滋的往前跑,不过刚出去几步就一脸迟疑的回头问:“凭什么你是司令官,而我就是连长?再说了,谁见过你这样的光杆儿倒霉蛋司令官?”
廖东风没有理会他的疑问,依旧边走边说:“以后你这个大个子就跟着本司令吃香的喝辣的,本司令保证绝对不会让你失望。”
来到考古工作组驻地,组长老段热情的迎接了两人,并介绍了组里的几位队员给他们认识,也就是在双方谈话的时候,打外面又进来三人,一女两男,廖东风和彭建军一眼就认出了他们就是之前遇到过的冯乐天、秦了和土狗子安跃民,经过老段介绍才知道他们也是来工作组帮忙的,而且这三个人都各有看家本事,这里不多介绍,后文书会慢慢提及。
这个时候,廖东风扭头看门外,他希望看到的是于老爷子,结果没看见人,怅然的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这时他看见冯乐天拿出一张草图铺在桌子上,并把其他人聚到一起说些什么,彭建军对这些不感兴趣,坐在原地品茶,不时还左顾右盼,找些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秦了走到门外去放哨,免得有人忽然闯进来,走漏了风声,惹来麻烦。
冯乐天见到廖东风没上前去参与,随即喊了一声:“高手兄弟,你不过来看看?”
“你又没邀请我,我凭什么过去?”廖东风很不屑的说。
言语针锋相对,气氛一下子紧张,这时海晨赶紧上来解围说:“好了好了,大家都是一起来解决问题的,兄弟同心其利断金,我们需要的是精诚团结,集体利益大于一切,都是文化人,大道理不用我多说了吧?”
见到两人都没有再说话,海晨这才继续说道:“小冯他们三人是段老邀请来破解大陵未知机关的专业人才,他们的老师是位隐士高人,我们都尊称他老人家为于老机关王,而小廖更不一般,他的祖父廖老先生也是我们当代最伟大的机关大师之一,他老人家的足迹遍布各地,被他老人家破解的机关难题不计其数,最拿手的本领就是**机关移植,大大减少了我们考古人员在考古过程中的伤亡。不过廖老年幕,认为**机关术不太人道,故而洗手归田,实为憾事,今天廖老的孙子廖东风来到我们的队伍,他深得廖老的精髓,对我们接下来的工作非常有帮助,既然大家各有所长,那么我们接下来的工作必定顺利。”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