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施粥善人-《龙狼录》

    就这样边想边走,陡然间从身上落下一张东西,黄吉拾起一看,竟是一张银票,仔细一看,不觉大吃一惊,竟是张十万两的银票,自己身上从没带过银票,忽然间想了起来,定是自己与庄修武船上分别之时,庄修武放入自己怀中,当时两人挨得贴近,黄吉又怎会提防庄修武举动,庄修武知道黄吉路上需用银两,特地准备了银票给黄吉作盘缠,黄吉这时明白过来,庄修武怕自己拒绝他的好意,逮住机会放入自己怀中,自己与他不过萍水相逢,却是对自己如此巨额银票,当下摇了摇头,将银票又放入怀中。

    黄吉此刻沿江直上,但见大江之中水势奔腾轰鸣,两岸再无一点绿色,_大大小小的树木伸着树杈,上面无一片绿叶,到处都是荒凉景象,路上行人你来我往,尽皆面黄饥瘦,正自三五成群,扶老携幼外出逃荒。黄吉这时下船走到这里,也有将近一天的时辰,感到肚中饥饿,可路上见不着一个卖吃食的,黄吉感到奇怪,问了一个过往客人,客人知道黄吉不是本地人,就告诉了黄吉。

    原来这地方生了少见的水灾,到处都在闹饥荒,树叶青草都被饥民吃光了。只要有开食店,不管是官府中人,还是逃荒灾民,进了食店就大吃一顿,官府差人恃横不给银钱,穷人当然是没钱付账,反正横竖没有着落,宁愿给店老板干事抵账,天天都是好几百人,太多了食店哪敢要人干活,因此全都关门大吉。客人告诉黄吉,这路口有一个姓刘的善人正在施粥,只要是过往逃荒之人,无不照给施粥,黄吉大感失望,没精打采地一路走来。

    果然见一个长者在吩咐三个家人施粥,就是客人给黄吉说的刘善人。逃荒人越来越多,都围在四周等待施粥,黄吉走近长者边上一看,三口大锅全煮着白米粥,三个家人正在舀粥给远道而来的饥民,这些灾民拖儿带女,看样子终日挨饿受冻,全是大眼凹陷,衣衫偻烂。刘善人望着黄吉,见他衣衫光鲜,很像一个富家子弟,叹道:“小伙子,你也是逃荒吗?”

    刘善人是本地人,自然明白,这样灾荒年成,盗贼横行,就是有点东西也给强人夺了,富家子弟沦为乞丐司空见惯,黄吉要待说自己不是逃荒,刘善人已从大锅中舀了一碗粥给黄吉,这粥清亮得可见碗底,却是散出稻米的热腾腾气息,黄吉正感饿得紧,闻得米粥清香,迫不及待放到口边,忽见一双眼睛看了过来。

    黄吉觉着眼光,顿时放下米粥,面前是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长得虎头虎脑,正望着自己的盛着粥的碗,眼睛直似盯道黄吉心里,黄吉迟疑了一下。只听一个家人道:“老爷,粮食都煮完了,粥已施得一碗不剩”。黄吉听得家人这样一说,才明白小孩是没得到米粥,当下将粥放在小男孩手中,小男孩接过粥,大概是饿得很了,连道谢已不说一声,就放在了口边。

    刘善人看得真切,这时走近黄吉,面色中尽是钦服之意,赞道:“小伙子,这般逃荒年成,似你这样好心已是很难得了。”黄吉道:“老人家,我是从这地方经过,看到老人家施粥,我也实是肚饿,方才走了过来,不是逃荒的”。刘善人点了点头,道:“很好,小伙子很诚实,”只听一阵嚷嚷之声,无数的灾民围在大锅旁边,一个家人望着赶过来的灾民大声道:“刘老爷明天不施粥了。你们就不要来了。“黄吉听家人说不施粥了,不知是什么原因,狐疑地望着眼前的刘善人。

    刘善人明白黄吉所想,道:”今年黄河泛滥,庄稼颗粒无收,老百姓都在逃难,我家有祖传薄产,如今已是全施粥了,唉,“似是不忍饥民挨饿受冻,刘善人忍不住又叹了一口气。旁边一个多嘴的家人这时插嘴说道:“我们老爷有王头领面子,盗贼不敢来骚扰,才得保住家产,不然早被盗贼抢了,哪还施什么粥”。边上一个家人喝道:“笨蛋,你是吃饱撑着了,如是麒麟堂人知道了,老爷坐牢不说,你我也要遭殃。”

    多嘴的家人一伸舌头,连忙用手捂住嘴。刘长者叹了一口气。没有怪罪多嘴的家人。黄吉看着眼前赶来的灾民,这时听了家人的话,全都是失望神色,黄吉下意识一摸怀中,手中已是一张银票,当即放在刘长者手上,道:“老人家,我身上就只这张银票,请老人家再给这些灾民做一下好事。“刘善人望着黄吉递过的银票,却是十万两,一个家人惊道:”不得了,好大的手笔,一出就是十万两,如只光是施粥,只怕要够这些灾民吃上两个月了。”刘善人已是吃了一惊。

    这时边上来了一个高大男子,走近正在吃粥的小孩,道:“小虎,你干嘛吃别人的粥。”黄吉听得耳熟,也没在意,说道:“是我自愿给他的,”那人忽地没有说话,黄吉觉得有异,这时一抬头,惊道:“是你,年总捕头”。这人正是三省总捕年飞鹰,这时一身乡下人衣衫,面色黝黑,正自躬身抱起小虎。黄吉以为年飞鹰没现自己,就在灾民中一挤,就此闪出。

    一个家人道:“老爷,这紫衣少年是什么人,如此豪爽。”,刘善人抬起头来,就只这一转眼功夫,黄吉已是不见,刘长者望着从面前走过的逃荒百姓,道:“明天依旧施粥。”灾民中登时出欢喜之声。刘善人望着黄吉适才站立之处,叹道:“方今乱世之中,竟也有如许人物,实是天降圣人。”心中此刻感概万千,刘善人有了黄吉银票,当即吩咐家人,立时购办粮食,再行拯济灾民。(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