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赶集-《农家小院的极品生活》
第(2/3)页
到了十月,河里和坑里逐渐结冰,不能在打鱼了,杨天祥就推了手推车串庄修锁头配钥匙,每天也是十里二十里的走,配一个钥匙五毛钱,一天也能挣十几块钱,挣的全都是零钱和钢镚,一分的,二分的,五分的,一毛钱的就是纸票,一元的两元的纸票是最大的钱。
一个多月,家里就攒了一大匣子钢镚,银白色闪光锃亮的新钱。
谷舒兰一直没有让太姥姥走,住了一冬,家里的柴禾也够烧,太姥姥没有多少柴禾,那个大屋子也是很费柴禾的,也烧不暖和,谷舒兰怕她受罪,就极力的挽留,太姥姥就和杨柳住一个屋。
太姥姥每天手也不闲着,还出去捡柴火,谷舒兰都急眼了,强令她不要出去捡,家里的小毛驴吃的少,谷草就够它吃的了,八亩地的玉米秸家里烧不了,太姥姥闲不住,谷舒兰就非得让她闲着。
营绳也不让她做,农闲的时候都不够谷舒兰干的,做饭她也抢,谷舒兰也不让她干,一冬天天天吃大馒头,到了腊月,就开始推黍子准备包年饽饽。
在这里腊月十三就开始蒸饽饽,有黄米面小米面搀和的,还有玉米面黄米的,还有糜子饽饽,里边全是爬豆糁。
发酵的粘面皮,面糊的爬豆糁,大多数的人家都不放糖,那时后白糖可是稀罕物,红糖倒是有,也没人舍得放。
就是没糖也特别的好吃,味道跟后世的粘豆包就是不同。
家家的饽饽都要蒸上几大缸,冻到院子里的墙根下,要吃到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那日的饽饽就叫龙蛋。
家里有了毛驴,再也不用人推碾子子拉磨,这些日子碾道都排队,到了腊月初十才排到杨柳家,起早天还没亮,谷舒兰就喂饱了毛驴套上了碾子,杨柳帮着端了几个簸箕筛子和箩,腊七腊八冻死鸡鸭,腊九腊十冻死小人儿。
早晨起来,干巴巴的冷,杨柳的手冻得像猫咬的疼,谷舒兰打发她回家,搓了好一阵子,手还是木的。
这时候的人还不懂戴手套,不娇气的就那样冻着,娇气的有做了套袖戴在袖头,杨柳就想到了织手套。
她小的时候织手套的还很多,后来卖手套的就多了,也就没人织了。
杨柳在小学时就织过手套和大毛袜子,上学可是冻手冻脚的,自己疼自己,年年给自己织,还给姥姥织过。
这个时代哪来的毛线?连腈纶线也没有,只有用棉线了,棉线都是很金贵的。
过大年前,杨天祥赶了毛驴车到县城采购,大姑和表兄王振清也一起去。
冬天集上没有卖青菜的,只是买一些山货海鱼之类的,没让大山跟着,在这样冷的天怕他冻坏,让杨柳跟去看车,其实杨柳不慌慌赶这样的集,让她看车不得不去。
新棉花的一身厚棉衣倒是不冷,用绒布做的头巾也不算冷,冬天新作的棉鞋,可是坐在车上久了也是浑身冰冷,杨柳想下车跑跑,毛驴车跑得太快,自己也追不上,车上有个小被子,谷舒兰就给她蒙上了,才缓解了一点儿。
可盼到了集市,赶紧下车跑步,脚已经冻僵了,搓着手,踱着脚,一个劲的活动,好容易才暖和了一点,这时代可比后世冷得多。
太阳都老高了还是很冷,集上的人真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