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华夏文学》带来的轰动-《重生之文化巨匠》


    第(1/3)页

    看更多诱惑小说请关注微信  npxswz        各种乡村  都市  诱惑          总共有两个级别的刊物,一个是省级周刊,一周一次,一般只发表本省文人的文章。

    一个就是总部的月刊,每个月底发行一次,刊登的文章,基本上都是上一个月在各省周刊上发表过的精品文章。

    全国五十个省级周刊,一个月至少四期,也就是说,月刊的那一百多篇文章,是从至少两百份周刊里遴选出来的。

    月刊的宗旨非精品不刊登,由此可见要在月刊上发表一篇文章到底有多难。

    据说为了确保月刊文章的价值性,他们总刊编辑与一些专家读者组成编辑委员会,大家先把一些省级周刊的佳品文章遴选出来,之后再经过大家投票选出一百多篇,作为当期刊登的文章。

    也就是说,上面的文章,不是一个人可以确定的,也不是一个编辑的阅读口味决定的。

    总之一句话,非精品不上!

    这样会造成一个局面:有的文人,可以在省级周刊上发表文章,但一年下来,都不一定能上一次月刊。别说一年,有的人总感觉差那么一点,笔耕了几十年,都从来没有上过月刊。

    这么一来,月刊就几乎成了文人心目中的圣地,大家以在上面发表文章为最高荣誉。

    一个人一年下来,能有一篇文章在发表就已经可以炫耀很久了。那么,如果说一期之内,同一个人在上面发表了三篇文章,那是什么概念呢?

    苏文就有了这样的待遇!

    说实在的。他的文章在新一期的月刊上发表,事先并没有人通知苏文。这两天,他的一出来,舟不平那边已经偃旗息鼓了,据说住进了医院。

    没有人干扰。苏文的生活就进入了轨道,一边改编的进展——也许是看到自己公司首席剧作家对致以最高的评价,唐雅亲自出马,再一次到苏文家,与他商谈合作事宜。

    苏文的条件很简单。与清新文化公司开出的条件一样就行了。对此,唐雅也并不废话,对照着清新文化公司的合同拟了一份协议,干脆地把字给签了。

    她豪爽,苏文也不多言。签了字,说着合作愉快的话。

    至于人家公司怎么运营这部作品,因为有了前车之鉴,苏文就不插手了,只是通过与高冰联系,随时掌握这事的进展罢了。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展之中,苏文接到了肖克文的电话,对方在电话里一副大笑高兴的语气。问苏文有没有看新一期的周刊。

    苏文说没有,不过很快就找到手了——在这里不得不说月刊为何能有让无数文人向往的地位,那全是因为它的销量!

    华夏帝国文化底蕴深厚。国民生活殷实,肯定就要追求精神的享受。创刊一百多年,凭着他们对精品的追求,整个华夏帝国的民众都知道上面的文章都是一时之选,可以作为精神粮食享用。

    二十亿国民的需要到底有多大?

    据说月刊销量最高的时候超过一亿册!注意,这只是一期的销量。而全年有十二期之多!

    当然,那已经是很多年前的成绩了。这几十年来。随着各种文化渠道的衍生,特别是影视的发展。以及网络的兴起,的销量也受到了冲击。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