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说实话,秦湛第一眼见到鸠摩智的时候,虽然早就知道他不是个好东西,但是也难免生出些好感。 盖因这家伙实在是太懂得包装自己了,布衣芒鞋,脸上神采飞扬,隐隐似有宝光流动,便如是明珠宝玉自然生辉,任谁一眼看去都会觉得好一个得道高僧! 鸠摩智,天资聪敏,过目不忘,痴迷于武,自得吐蕃国密教宁玛派上师授以“火焰刀”神功后,在吐蕃扫荡****,威震西陲,功力见识均已臻于高境界,具大智慧,精通佛法,每隔五年,开坛讲经说法。 后来又与姑苏慕容氏传人慕容博结为朋友,用“火焰刀”的修练法诀交换,得以习少林派七十二绝技。 鸠摩智只身前往大理国,企图抢夺大理不传之秘《六脉神剑经》,并展示“无相劫指”“拈花指”和“多罗叶指”震摄众僧,以一己之力使“火焰刀”挑战天龙寺众僧合力使出的“六脉神剑”,引发一场无形刀剑之战。 后机缘巧合下修成道家逍遥派的小无相功,大闹少林寺时败于虚竹之手,最终在西夏皇宫中因误练易筋经而走火入魔误被段誉所救,大彻大悟后终成一代高僧。 说起来,鸠摩智的一生堪称是传奇,也是天龙中唯一一个得到了善终的反派。 心里闪过鸠摩智的相关资料,秦湛饶有兴趣地看着他在一众天龙寺僧面前的表演。 鸠摩智在来天龙寺之前,早就已经对天龙寺进行了打探,作为一个心底阴暗的小人,他可不信天龙寺众人对待他的手段会多么的光明正大,毕竟他这可以算得上是上门踢场子了,换他也不能忍啊。 所以一进入天龙寺中,他就将众人一一认了出来,就是刚刚剃度的保定帝,也被他一眼认了出来。 鸠摩智举步进入堂中,合什向着盘坐正中的枯荣大师行了一礼,道:“吐蕃国晚辈鸠摩智,参见前辈大师。有常无常,双树枯荣,南北西东,非假非空!” 秦湛闻言当即嘴角一撇,这鸠摩智又要开始装十三了。 却是这鸠摩智最后所说的四句偈言,讲的是佛经中一段关于迦牟尼当年在拘尸那城娑罗双树之间入灭,东西南北各有双树,每一面的两株树都是一荣一枯,称之为‘四枯四荣’。 而枯荣大师所修炼的一门武功就是枯荣禅功,所取真意正是来源于这段典故,鸠摩智当面点出来,自然是为了打击天龙寺众人的士气。 果然,就见枯荣大师凛然而惊,道:“明王远来,老衲未克远迎,明王慈悲。” 鸠摩智见枯荣这么给面子,也跟着装模做样地道:“天龙威名,小僧素所钦慕,今日得见庄严宝相,大是欢喜。” 本因方丈道:“明王请坐。” 鸠摩智道谢坐下,合什道:“佛曰:不生不灭,不垢不净。小僧根哭鲁钝,未能参透爱憎生死。小僧生平有一知交,是大宋姑苏人氏,复姓慕容,单名一个‘博’字。昔年小僧与彼邂逅相逢,讲武论剑。这位慕容先生于天下武无所不窥,无所不精,小僧得彼指点数日,生平疑义,颇有所解,又得慕容先生慨赠上乘武秘笈,深恩厚德,无敢或忘。不意大英雄天不假年,慕容先生西归乐。小僧有一不情之请,还望众长老慈悲。” 本因方丈道:“明王与慕容先生相交一场,即是因缘,缘分既尽,何必强求?慕容先生往生乐,莲池礼佛,于人间武,岂再措意?明王此举,不嫌蛇足么?” 鸠摩智道:“方丈指点,确为至理。只是小僧生性痴顽,闭关四十日,始终难断思念良友之情。慕容先生当年论及天下剑法,深信大理天龙寺‘六脉神剑’为天下诸剑中第一,恨未得见,引为平生最大憾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