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江都对(下)-《没时间了快上车》


    第(2/3)页

    “方今天下,民变纷起,四海怨声不断,其中制胜之要,固在门阀,更在民心,以一隅敌天下,欲借江南之力讨平四方豪雄,加上禁卫俱都是关中子弟,怕是顷刻便是四面楚歌的局面。纵使侥天之幸,奈何如今烽烟四起,与秦末何异?章邯熟谙兵法,以二十万囚徒出函谷,连败六国,连诛陈胜吴广项梁,威凌天下,然而仅仅在钜鹿一败,主力未伤,便是无回天之力。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李阀数代的积累,静斋百年的声望,虽无项王,却胜沛公十倍!陛下为之奈何?”

    ————————————

    大业十三年五月,李渊在晋阳起兵。消息传到江都,久已思乡的禁军愈加怠惰、倾颓起来,逐渐对大隋的前途失去了信心。

    扈从帝驾的骁果禁卫军本就是是西北关中人,久居在外,思亲思乡思归心切,又见杨广不想西归,却欲久留江东,偏生大隋日落西山,人心益加不安,高级将领中逐渐有人谋划叛帝西归。

    比如统领万余骁果军直接驻扎于江都城内,负责皇帝十宫安全警卫的虎贲郎将司马德戡。

    身为郎将,他得知骁果军士密谋叛逃之后,他反而推波助澜,暗中联络武将,打算借着士兵归心似箭的心理举事叛乱。不过,刚开始的时候他们并没有弑帝叛逆的野心,只是想抢掠些财物,然后结伙西归关中。

    谁知一向性情狂逆的宇文智及得知这个信息后大为高兴,身为宇文化及的弟弟,他自然对宇文家的谋划知之甚清。他随即就去见司马德戡,撺掇他应该放弃原先小打小闹没出息的想法,而应趁天下大乱、群起反隋、手握精锐禁军的良机,干出一番夺取天下的大事业。

    司马德戡为人缺乏主见,认为言之有理,一番商量之后,便决定拥戴天下第一高手宇文化及为起事的主帅。密谋妥当后,这几个人才前往许国公的府邸,准备将阴谋告知赵昆。

    谁知到了府上,几人方知赵昆已经进宫,急不可耐的宇文智及闻言,干脆带着宇文承基等人一并进宫。

    等到宇文智及到了宫中,只见殿首的龙台上坐满了美丽的妃缤姬娥,少说也有十几人,众星拱月般围在杨广左右,而在杨广龙台下最近的桌子上,赵昆赫然在座。

    “臣宇文智及/宇文承基/司马德戡拜见陛下及诸位娘娘。”

    孰料杨广竟看都不看两人,挥了挥手示意平身之后,他依旧盯着裴蕴问道,“裴爱卿……你很好!当今天下到底乱至何种地步,可否据实告朕?”

    裴蕴笑着拜到,“圣上明鉴,盗贼正日渐减少。”

    杨广脸上现出一丝欣慰的笑意,似是龙颜大悦的道:“少了多少?”

    斐蕴信口道:“少了大约以前的十分之一。”

    杨广笑的愈发开心,笑眯眯的道:“好贤卿,既然你大口一张,便替朕灭了十分之一的乱贼,便劳你大驾,去把那数十日前在太原起兵的李源也灭了罢。”

    言罢信手一挥,便有两名侍卫走到裴蕴身边,一左一右将他挟起。

    此言一出,裴蕴霎时冷汗直流,只好似从眼前那张沉迷酒色的颓废之脸中,再度看到了昔年那个雄心万丈的帝王,连忙挣扎着高呼“臣死罪”,试图逃得一命。

    眼见此景,赵昆微微一笑:“陛下难道不清楚外面的局面吗?方今天下,除东都和江都外,不是落入叛贼之手,就是马上落入叛贼之手。譬如关中虽未失陷,不过已在旦夕之间。江淮杜伏威,河北窦建德,均已拥兵十余万,势不可制,至于刘武周、林士宏、朱粲之流的冢中枯骨,更是数不胜数。天南宋缺,太原李渊俱已反了,陛下仍然不能做出决定吗?”

    说罢,看都不看杨广,而是转向了新进殿的三人,“司马将军持掌禁卫,威风赫赫,荣宠已极,却因何事忧心?”

    司马德戡看了杨广一眼,才回答道:“臣忧心于大隋江山,特随大将军入宫觐见。”

    赵昆嘴角露出一丝嘲讽的笑意,目光依次掠过殿内诸人,淡淡道:“陛下肆意妄为,自南幸江都以来,身边始终被裴蕴、虞世基这等奸臣环绕,四方告变,却不代为奏闻,贼数实多,却被肆意诳减,当今天下,十乱其九,仍不自知。今大隋江山,眼见不复存矣,入宫觐见,又有何意?”

    “罢了。”赵昆如此说话,龙台上的杨广却未生气,而是问道,“现在以卿督荆襄,可治李渊否?”

    “陛下,梵清慧实乃不世出的人杰,正因如此,她必定清楚,若想一鼓作气,击败窦建德杜伏威以及养精蓄锐谋划天下二十年的宋缺,慈航静斋和李阀必须真正的合作,这尚需不少时间,其间仍有折冲转圜的余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