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错特错-《犯罪心理:罪与罚》
第(1/3)页
看更多诱惑小说请关注微信 npxswz 各种乡村 都市 诱惑 一连三天,警方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地跟踪监视着洛骅,基本上保持着每天一次的入室频率,还在洛骅家里比较隐蔽的位置安装了最先进的针孔摄像机,以期能发现些线索,有助于查找葛昭时的下落。
所有人,都几乎将洛骅认定为连环灭门案的凶手,所欠缺的,不过是证据罢了,大家有信心,是狐狸,早晚会露出尾巴。一个凶手,可以装一时,却绝对不可能装一世,这样全方位无死角地监控方式下,洛骅不可能毫无破绽。
盯梢的日子是无聊的,文沫这一次没有留在市局,而是申请进了盯梢组。反正H市公安局在这个案子上投入的人手仍然有些不足,正愁排班困难,无法保证正常休息时间呢,文沫一申请,就立刻被批准了。
此时她就跟老周一起坐在洛骅家楼下的汽车里。夜里十一点多的早春时节,偏南方城市里的冷带着黏腻,让人根本无处躲藏,哪怕穿得再多,这种时节坐在没有启动的汽车里,分分钟能冻得透透的,跟在大街上裸额奔没什么本质区别,可能裸额奔还会因为在运动而显得暖和些吧。
文沫总算是体会到网上很多网友吐槽南方冷是魔法攻击的概念了。这TMD取暖全靠抖啊,就像吃了炫迈一样,根本停不下来的节奏!她本身并不是很怕冷的人啊,以前为了抓凶手连雪地都趴过,也没感觉过这种深入骨髓的冷,到底当初是哪个天才将全国分成南北方供暖啊?室温与外面一样一样的!
不是冷归冷,文沫发抖的幅度并不算大——当然,这抖也是因为身体对寒冷做出的正常反应,她想停下来都不容易,老周也在不停地抖腿。所幸两人的动静都不太大,不然弄出大动静来让车也跟着晃一晃可就好玩了。
车上不是没有热乎东西,他们的盯梢任务是一整晚,现在刚刚开始不久。洛骅家的灯还亮着,夜还很长,老周又是经验丰富的老刑警,当然提前准备好了用品。暖壶里热水还没消耗,不过谁都没有提出要弄点水喝。盯档最不方便的地方就在于此,狭小的车内,文沫和老周并不熟悉,这还是第二次搭档。如果喝太多水,为免引起被监视者不必要的注意,他们离开车的次数必需降到最低,也就是说,能不出去最好别出去,上厕所什么的,能在车里解决最好在车里解决。
如果两个人很熟,文沫缩在后坐上个厕所什么的也还勉强能坚持过去,可是这么尴尬的事让个不太熟悉的人全程听声,哪怕文沫自认为自己的脸皮足够厚。也是不愿意次数太多的。所以那壶水,两人很默契地谁也没去打主意,步调一致抖抖抖……
盯梢车里,两人一边小幅度发抖,一边注视着平板上的画面。
三幅画面,客厅两个卧室。负责安放摄像机的同志显然是个中高手,位置选的很好,基本上覆盖了洛骅大半活动场所。
潜入洛骅家的同志将他家的基本情况都拍了下来。他家的厨房干净得能饿死老鼠,只有一只孤零零的电磁炉,餐厅里没有餐桌。只在靠墙的位置打了个碗橱,里面有几件餐具,除了一只碗看起来干净一些,其他的明显落了一层灰。冰箱里堆满了方便食品和速冻食品,没有新鲜食材,很显然,洛骅厨艺不太好,对吃这方面的要求很低,能填饱肚子就行。
他们家的卧室秉承了客厅的极简风格。主卧里一张双人床,一个一米宽的单人衣柜,里面的衣服倒是很多,摆得整整齐齐,不过品牌款式颜色都一模一样。次卧里只有一张单人床,连衣柜都没有。
从以上资料不难分析,洛骅在生活上不单单是不注重享受,根本是将一切物质享受压低到仅用来维持生存需要,不愿意在这方面浪费时间。
他的一日三餐,不是在外面小店里吃,就是在家自己煮点速冻的东西,吃饭速度也极快,常常从饭菜上桌到吃完,不超过十分钟。
从一个人的生活习惯上,可以看出很多东西。洛骅并不是埋头科研的老学究,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扑在事业上,他的工作相对来说很清闲,这一点可以从心理咨询室的档案资料不多上看出来,毕竟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占少数,像三连跳这样的事,实验中学建校超过六十年,也仅发生过一起。他大多数上班时间都是在看书,各种各样的书,武侠、言情、玄幻、侦探小说,心理学专业资料,各种报刊杂志,国内外名人传记,等等等等。哪怕是现在,已经十一点多了,洛骅也正捧着一本哲学专业书籍看得津津有味。
洛骅是个奇怪的人。没有明显的兴趣爱好,生活简约自律。通俗点来说,他不吸烟不喝酒,不好吃不好穿,不爱玩不好额色,可以这么说,正常人有七情六欲,而他就像得道高僧一样,还是剃了头发立刻可以立地成佛的那种。
身为犯罪心理学专家,哪怕很少有做心理医生的经验,也不妨碍文沫深深了解这个行业的苦逼特性。
心理辅导师,说好听点,叫心理医生,说难听点,那就是沉默的垃圾桶。别人心里的压抑不平,抑郁寡欢,爱恨情仇还可以讲给心理医生听。可是做为一名心理医生,必须对所听所看完全保密,一个字都不能往外泄露,不然就是犯法,等着洗干净脖子被患者告得倾家荡产吧。医者不能自医,长时间接触别人心理的阴影面,心理医生很难不产生心理失衡,常年累月积压下来的失衡感,足以压垮所有人,
如果有人问既然自己不能自医,那么你找个心理医生去不就得了嘛?尴尬就尴尬在这。我国的心理干预治疗起步晚,群众认同感低,一线城市可能人们生活压力大一些,看心理医生的人数还多一些,但是二三一小城市,走在街上随便问问,估计谁都没有过看心理医生的经历。需求决定市场,我国在心理疾病干预治疗方面还处于极低水平,这也导致了一个城市里。心理医生的数量少得可怜,没办法,多了就会产生恶性竞争,到时候谁也活不下去。圈子这么小。谁不认识谁?对着个很熟悉的同行,你好意思找别人吐苦水去吗?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