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采访-《大时代之1983》


    第(3/3)页

    那是巴金啊!

    整个香港,如果说哪位内地作家的名气最盛,最让香港人敬佩的,那非巴金莫属了。

    自1953年,香港中联公司改编了巴金的同名小说《家》后,巴金的作品就6续在香港被改编成电影。而且早在六七十年代,香港的语文课本中就有不少巴金的作品,《繁星》、《香港之夜》、《鸟的天堂》、《机器的诗》、《灯》等等等等,说巴金影响过香港好几代人,那是丝毫都不夸张的。

    而等香港自七十年代末和内地恢复通信以来,巴金是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在香港报纸上开辟专栏的作家。他在香港《大公报》上开辟的《随想录》专栏,引得香港的报刊竞相转载,并迅掀起了长久不衰的“巴金热”。

    现在大家竟然从戈文的口中得知他是巴金的弟子,这样的新闻一旦刊登,势必在香港掀起巨大的波澜。

    “呃……这个有什么问题吗?”戈文被周围好似吃人的目光盯着,有些不自在的换了个姿势。

    “没有没有。”

    “挺好的。”

    “我可是非常崇拜巴金先生的!”

    “……”

    几个记者刷刷刷的在本子上记了下来,然后一个记者又问道:“你觉得巴金先生对你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戈文想了一下认真回答道:“是他的精神!良知、责任、自律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

    “戈文,从《大国崛起》一文能看出你对国际形势和政治也有一定的研究和思考,请问戈文你对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们有什么建议或者看法吗?”一个记着突然将话题转向了现在香港很多人关注的基本法起草上。

    戈文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回答这个问题。

    其实早在知道有这样一次采访时,戈文已经预料到自己势必躲不过这样的问题,他还专门为此向艾青老先生做了请示。

    戈文还记得当时艾青老先生并没有告诉他应该怎么回答,而是聊起了那天晚上宴会最后的思想意识争锋,然后问他是否认可那些所谓的民主派的言论。当时戈文当即就摇头说,如果真的把香港交给那些夸夸其谈的民主派,恐怕香港很快就会变成民粹,继而失去繁荣和稳定的局面。等戈文说完,艾青老先生先是一愣,继而哈哈大笑,然后欣慰的告诉戈文你说自己的真实想法就足够了。

    “纵观整个历史社会展,‘一国两制’这样的制度都从未出现过,这种科学构想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性是空前的。我觉的香港的基本法起草委员们先要明确一点——那就是没有一国就没有两制。再有就是现在香港人的政治制度也不是实行的英国制度或美国的制度,所以今后也不应该照搬西方的那一套,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提交草案……”(未完待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