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琼英荟萃-《大时代之1983》


    第(2/3)页

    金庸摇了摇头,不理会这俩人,拉着戈文继续介绍。

    《明报》总编辑王世瑜、《星岛日报》的总编辑、《东方日报》、《大公报》、《文汇报》等一众纸媒编辑不知在讨论什么话题。看到戈文过来,都是热情洋溢的邀请戈文给他们的报纸供稿,而且稿费绝对比《明报》要高,这样当面挖墙脚的举动自然惹得金庸和王世瑜横眉瞪眼。

    而由简而清、邓拱璧、梁凤仪为的一群《明报》副刊专栏作者则正围坐在一张桌子旁打桥牌。等金庸领着戈文过去,他们一面嚷嚷着今天的晚宴除了红酒差强人意,食物真的太差了巴拉巴拉,然后就调侃戈文实在是太傻,竟然自己跳入火坑。

    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李卓敏,香港作家梁小中、张文达,评论家哈公、黄维梁,《明报》的前总编辑也是作家的胡菊人则正和艾青老先生站在一块聊着香港立法委的事情。金庸拉着戈文过去,听了几句就立马插进了讨论中,等聊了几句方才想起了身边戈文,然后一面冲着戈文道了声抱歉,一面拉着戈文往客厅角落处的钢琴旁领。

    一个女人正在弹琴给一个短带着无框眼镜的小平头中年男子。

    “倪匡,你之前不是给我打电话想打听《香港往事》作者的情况吗,怎么样,今天见了作者是不是大吃一惊?”金庸笑眯眯的对着依靠在钢琴边的男子说道。他可还清楚的记得前些天倪匡向自己询问戈文的情况,自己碍于戈文的要求含糊其辞时,电话里倪匡的抓狂,甚至倪匡连和自己断交的气话都说了出来。

    听到金庸的话,戈文一惊。

    眼前这个小个子男人居然就是倪匡!

    眼前这位可是自己除了金庸外,看过最多作品的一个香港作家了,尽管他的卫斯理系列小说中的政治观点很可笑,但是这套书本身确实很有意思。

    于是戈文不由的笑着对倪匡道了一声好。

    倪匡的反应有些奇怪,他似乎没有听到金庸和戈文的话,又或者仍陶醉在钢琴声里一般,一点动作有没有。反倒是坐在钢琴前的那个女人此刻站了起来热情的和戈文拥抱,一边拥抱,一边做着自我介绍:“我是亦舒,也是一个作家,我很喜欢你的作品,尤其是那篇《香港往事》。”

    见戈文在热情洋溢的亦舒面前有些手忙脚乱疲于应付,金庸有些想笑,不过想起倪匡有些奇怪的反应,就走到倪匡的身边拉着他往外走了走问道:“老倪,你怎么了?”

    “怪不得之前问你戈文是谁你不说,原来他是内地的作家。我就说么,香港的作家我几乎都见过,怎么就突然冒出来一个写散文的好手。”

    倪匡的语气带有一丝嘲讽,听得金庸一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