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无妄之灾-《大时代之1983》


    第(2/3)页

      建国后,艾青老先生开始创作表现新生活及建设者的诗作,取材域外的《维也纳》《南美洲旅行》《大西洋》等,写实与象征互渗,想象和感受独到,为当时的出类拨萃之作。

      等嗡嗡嗡平反,艾青老先生复出后诗思如涌,创作了一系列诗作,主题接续三四十年代渴求光明、真理的情思线索,并有了大幅度的延伸,更为深沉、凝重、睿智,注重在具体物象中把握超越物象的意蕴,走向象征。

      艾青老先生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他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

      这样一位老先生怎么会因为双方对朦胧诗的看法不同而对自己锱铢必较?

      可除此之外,又会因为什么导致艾青老先生对自己产生如此大的意见?

      戈文在床上翻滚来翻滚去,双手挠着自己的头皮,一筹莫展。

      然后一道思绪从脑海里划过。

      戈文一下子就从床上坐了起来。

      他想起了一件事。

      去年在四合院的时候,有一次他和顾城、北岛、海子、芒克等一众北京诗人谈论起当代诗坛的诗人,大家都对现在诗坛的热闹感到无比的欣喜。

      毫不夸张的说,八十年代的中国诗坛就像是一场钱塘的江潮,一浪接着一浪,每一浪都搅得个天翻地覆。

      然后,芒克开玩笑似的给中国的现代诗诗坛划分了三个年代。

      芒克说中国的诗坛其实有“三代人”。

      第一代自然是艾青、臧克家等老一辈现代诗诗人。

      第二代就是他们这些从嗡嗡嗡中走出来的诗人,他们这些人目睹了嗡嗡嗡时期阶级性对人性的消解,他们要从这种荒诞中突围出去,所以苦闷、沉默、死亡、自由等诗学命题往往成了他们创作的主题。

      就像北岛在《今天》诗刊的《宣告》一诗中所说的那样“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我只想做一个人”,第二代的反抗是决绝的,可是当他们刚刚把保守派诗歌打到,让朦胧诗从地下走到地上,第三代就又开始了新的革命。

      韩东的《有关大雁塔》就是典型的第三代诗人的作品。

      第三代作品反传统、反崇高,既是对保守派的反叛,同时也是像他们第二代诗人的宣战。如果说他们这些第二代人是以一种苦行僧的态度在反抗的话,那么第三代人就是以一种嬉皮士的态度在消解。他们不仅要消解那些被扭曲的价值观,还要消解苦行僧的苦闷。

      戈文清晰的记得北岛对芒克给中国现代诗坛划分的层次大为赞同,尤其是对芒克口中所说的他们这些第二代诗人的本质就是对权威、保守派的反抗、对个性的赞美这一观点赞不绝口。

      为了论证芒克关于第二代诗人的反抗精神,北岛当时便谈到了他在一年前和艾青在电话里“绝交”一事。

      艾青说“别忘了你在我家吃过饭”,北岛便回道“那我把粮票给你寄回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