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废都》-《大时代之1983》
第(2/3)页
贾平凹是在1992年开始创作废都的,这本成于90年代的作品直到21世纪后依然能够称得上是一面镜子,是现实社会的真实写照。
这一点也不知让人该惊叹,还是让人感到悲哀。
那么,就写废都了!
戈文将写满了字的那页稿纸撕掉,然后在空白的稿纸上列起了大纲。
原版的废都以历史文化悠久的古都西安当代生活为背景,记叙“闲散文人”作家庄之蝶、书法家龚靖元、画家汪希眠及艺术家阮知非“四大名人”的起居生活,展现了浓缩的西京城形形色色“废都”景观。
贾平凹以庄之蝶与几位女性情感的纠葛为主线,以阮知非等诸名士穿插叙述为辅线,笔墨浓淡相宜。在诸多女性中,唐宛儿、柳月、牛月清为他塑造最为成功也最倾心的鲜明人物。在这些充满灵性、情感聪慧而富有古典悲剧色彩的人物身上,体现出他至高的美学理想。
戈文不计划完全按照贾平凹的想法写废都,他要加入自己的想法。
对西安不熟,将背景改为北京。
依然是“四大名人”的起居生活,展现的却是这个时代的人文景观。
要写“性”,要写“废”,却不会全部都是“性”和“废”。
贾平凹的废都里,写了四大文人的堕落,这其实是在象征着知识分子的整体堕落。
戈文并不计划让这四大文人全部堕落。
书法家龚靖元沉迷赌博多次入狱臭名昭著最后自杀,儿子沉迷毒品最后发疯。
这个结局要保留。
龚靖元因为赌博从艺术家沦落为“手艺人”。安身立命的字画没了,失了做人的骨气,多次入狱,世人的压力,以及儿子的不争气,后代的无望,现实的绝望让他不得不死。他在死前疯狂的举动,每一件都是为了争一分颜面,最后在墙上的泼墨是他一生最后的大作。最后用宣纸盖体也是颇有用意,他兴于艺术,毁于艺术,最后与笔墨宣纸为伴,充满着温情的人文关怀。
同时这也是隐喻。
龚靖元的死有很大部分源于他的性格,基于文人的脆弱和悲哀,命比纸薄。
艺术家阮知非不搞文人创作,办了舞厅收入颇丰。被人打伤双眼,就动手术换狗眼。他是四大文人中最具有新思潮的人物,大劫过后依然勇往直前。他提倡实用主义,不断开放向前,具有光明前景。
所以阮知非不是文人,不是艺术家,他就是一个带着“文人”帽子的商人。
这个也要保留。
在84年底的四合院里,戈文知道经常出现在四合院里的一些人已经离开北京,离开了文坛、文艺界,他们去了南方、去海南淘金去了。
作家庄之蝶,四大文人之首,名誉金钱双丰收,成为众多人的偶像。十几年来苦苦打拼终于成功,然后成功之后陷入更大的困扰,创作情感的枯竭,过盛的赞许,金钱、女色、虚荣处处受到引诱,成为公众人物的他再一次被束缚。
正如书中所说:你已经不是你自己的庄之蝶,你是西京的庄之蝶。他被更大的责任和义务所捆绑,他的人性和**一直被压抑着,全书体现着他内心的压抑和不停地释放,不断来回,折磨着他的精神。他只得被**和现实推着走,在现实面前不断地变市侩、狡诈、圆滑、贪婪,这样的自己与内心的善良、感性、纯洁、浪漫相斗争,最终依然无力回天。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