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在读书会上,戈文听到了很多自己从未曾听说过的书,这些书大多都是大家各自的珍藏。 大家拿出来分享的书,都是曾带给各自力量和信念的源泉和动力。 而这些书五花八门,很多人甚至听都没听说过,有些书分明就是文革前印刷的“白皮书”、“灰皮书”、“黄皮书”。 当然从国外引入的一系列书籍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文学的、历史的、哲学的、科学的 就是在和这些书籍的拥有者的聊天中,戈文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在解放以后,中国曾有过多次运动。 随着改革开放,每一次平反都带来了一批作品的解禁,譬如对胡适历史地位的重新评价,导致胡适的作品解禁“胡案”的平反,导致胡的文章又出现在各种刊物上。 此外,因改革开放,中国的海禁也开始放松。 过去,海关查的非常严,像书籍、音像制品等很难带回国内,甚至艺术家们带回来的梵高画册都会被扣留下来。 可是现在,很多图书和音像制品管控放松了很多,只要是隐蔽一点,图书和音像制品可以随意的携带进出,虽然这样可以让西方优秀的哲学、思想、文学流入国内,但也造成那些西方糟粕同步进入了中国。 阅读杂志在他们的创刊号上提出了“阅读无禁区”的口号,当初戈文是举双手赞同的。 可是随着戈文接触到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这才发现,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和未来不同,这个时代的年轻人能接触到的图书太少了。所以每拿到一本书后,他们都会如饥似渴的阅读和吸收书中的知识、思想,根本不去判断这本书到底是好是坏。 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如果政府放任不管的话,那年轻人间必然会造成一定的思想分歧。 连戈文都很难相信年轻人对书籍的判断力,更勿论政府了。 所以改革开放的这几年,中国屡次对图书进行打击查禁,前几天还在书店里销售的书籍,可能过一个阶段就会从书架上消失的无影无踪昨天还能从海关通过的图册,今天就变成了违禁品,被扣留。 只是,这种做法却不成系统,没有条理,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像狗熊掰玉米一样,丢三落四。今天把西方的糟粕思想图书查禁了,明天却又放开,后天就连最正统的科学著作都被封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