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看更多诱惑小说请关注微信 npxswz 各种乡村 都市 诱惑 1983年11月的这期《收获》被很多人称为朦胧诗专刊,这个说法很快的就在所有相关的圈子里流传开来。 虽然戈文要组织一场朦胧诗诗展的活动早已在十月份时就被很多有心人知道,可是除了那些被戈文的诚信所感召的朦胧诗诗人们,其他诗坛的诗人都是一副看笑话的样子。 很多人不相信《收获》会向戈文所发出的邀请信上写的那样,会刊登一场朦胧诗诗展,毕竟《收获》是全国最知名的纯文学杂志,不可能因为一个小编辑而放弃了其一直以来的高贵,要知道大多数朦胧诗就连那些不知名的小报都不愿意刊登。 更何况,圈子里的很多人都知道艾青、臧克家等诗坛前辈都曾在不同的场合中批评过朦胧诗,也曾讽刺戈文的这一场闹剧。 可是事实就这样突如其来的汹汹而来了。 那些想要看笑话的注定会失望。 那些多次批评戈文的前辈同样如此。 看着那杂志上的朦胧诗诗展,看着那篇《崛起的诗群》,很多人的脸上被燥的发热,他们被朦胧诗、被戈文狠狠的打了一记耳光。 《收获》杂志不仅像戈文邀请信中所保证的那样,举行了朦胧诗的诗展,而且在诗展的最后标明——本次的朦胧诗诗展只是第一期。 这意味着什么? 《崛起的诗群》一文就像是一颗深水炸弹突然在诗坛中轰然作响,让无数人惊讶万分。原本就不平静的诗坛一下子波涛汹涌了起来,随着时间的流逝,开始有诗坛的保守分子、顽固分子开始在媒体上撰文批评《收获》、批评《崛起的诗群》,整个诗坛顿时陷入了水深火热的状态之中。 反对者破口大骂戈文的狼子野心,称《崛起的诗群》强词夺理,宣扬的是不正之风,是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文艺发展中的一股逆流,说朦胧诗不是现代诗歌的兴起而是现代诗歌的掘墓人…… 而赞成者则称戈文的这篇《崛起的诗群》为朦胧诗提供了理论依据,文中关于朦胧诗以后发展的走向更是真知灼见。这一点在与《崛起的诗群》同期刊登的戈文的朦胧诗作品《麦地》做了个生动的例子…… 再然后各种报刊杂志就开始成为双方角力的竞技场—— 朦胧诗到新生代诗——“新时期文学”的逆流——《星星》毕书明 以在场者的姿态指点诗坛——关于戈文和朦胧诗——《新周报》罗汉 对诗人来说写散文像在放假——《文汇报》北岛 如果你们写得不比我好,那我们还有什么意义?——《新周报》舒婷 令人气闷的朦胧——《诗刊》杜运燮 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当代文艺思潮》孙绍振 朦胧诗导致了现代诗歌的回流——《诗刊》臧克家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