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又一副千古绝对-《无上圣师》
第(2/3)页
对上来了,比对上一联用的时间长些,刚好让他们喘完一口气。
整个会场沸腾,上一联是千古绝对,此联也堪称名联,一雅一俗,答出任意一个都够他们炫耀好几年,苏承业气都不带喘的答出两个,而且下联比上联只强不弱,尤其是上一联,“斧斤以时入山林”将意境升华。
所有的人都在议论苏承业,并不是全部认为苏承业的文采好,相反,大部分人都觉得他们是在作秀,是苏宏达为苏承业造势,心中十分的不齿。
可他们都在看着苏承业,都在说着苏承业,仅此一天就让侯新蝶心生嫉妒,她是历年赈灾文会的三甲之首,赈灾文会的中心只应该有一个,就是她。今年赈灾文会的规模之大是十多年来独一无二的,为此她做了充足的准备,就等着再次享受众人钦佩和震惊的目光,或许还能作为美谈传出宿凤县,将她的才气、名声也带出宿凤县。
可是这一切都被苏承业破坏了,也有可能是苏宏达,她没有心思去想背后的那些事,她必须做些什么来挽回。
“好文采,新蝶见了也十分的心痒,有一副上联希望向你请教,”她不相信宿凤县内有人的文采胜过自己,高傲的扬起头,不等苏承业回应便开口,“听好了,我的上联是:风声水声虫声鸟声梵呗声,总合三百六十击钟鼓声,无声不寂。”
“前天我去慈法庵找妙法师太讨论古诗,不巧妙法师太外出与人讲经,我独自在庵中待了一会儿,正要离开时听见庵中的尼姑们唱经,心中忽然有所感悟做出此上联,想为它配上一副下联,可即使是拼凑也凑不出来。之后妙法师太回到庵中,我向妙法师太求教,可连她也难以对出下联,说是此联十年之内难以有人对上。”
“我心中是不信的,宿凤县人才辈出,年年都有新人在赈灾文会上表现突出,比如你。‘寸土为寺,寺旁言诗,诗曰:明月送僧归古寺’,比我的上联只强不弱,你随口就能答出下联,想必也能再次让我大开眼界。”
慈法庵离宿凤县有五十里地,山高林深少有香客,庵中的主持妙法师太文采十分高深,经常有文人雅士千里迢迢上山只为和妙法师太谈诗论词。据说妙法师太不仅文采好,相貌更是出众,一袭素衣长伴青灯古佛也难以遮掩她的天生丽质,不过慈法庵只接待女宾,让无数心里或是纯洁或是不纯洁的才子们叹息不已,但也正因为如此,慈法庵成了女子们聚会谈天说地的好去处,也是远近闻名。
连妙法师太都称赞此联,可见的确是非常难得。
实际上不用听别人口中的称赞,在侯新蝶念出上联的时候青年才俊们已经是震惊不已,又是一副千古绝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