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章 八岁王爷(七)-《盛世皇商》


    第(2/3)页

    “这也是个办法,可是亮子能接受吗?”

    “您悄悄地透问透问,就是把这个意思跟他说说。反正是一只羊也赶,两只羊也放。就委屈鱼儿了。”

    “这个不急,就是亮子答应了,还得选个各方面都合适的人不是?我一直在掂量着后进府这一千五百人怎么安排,人数也太多了吧?侍卫、亲兵、太监是不用我给饷银,可是得吃我的饭不是?还有九百名宫女,一天就得九百斤粮食,还有油、蛋、菜,脂粉头油和医疗费吧?大龄宫女到了出宫年限每个人要给二十两银子的安家费,三百名就得六千两银子!纯粹是转嫁危机,还让你暗气暗憋的说不出来,就吃哑巴亏!这些人在宫里呆惯了,虽说是每天提心吊胆地活着,他们的架势可是要高人一等的。原来的这些当然不会服气他们,只怕以后会有冲突,也不能让她们进府就参与经商吧?”

    “怎么不能?绣儿还觉得太后、皇上是及时雨呢。瑞谦少爷那里光是订货的就站长排了。订货是数量比零售的大得多,让这些人进府之后稳当几天就开始干活,省得没事就玩宫斗。在他们进府之初就要告诉他们,瑞王府是靠本事吃饭的,不是靠架子吃饭的,也不靠后台有多硬。来了就要干好。”

    “你说的对,一定要把这些人玩心眼整别人的毛病给改了。其实我就说那些整天勾心斗角是吃饱了撑的,就连那些妃嫔都是。要是三天不给她饭吃,她还有心情算计别人?”王爷说道。

    “您说的对,她们既然是到这里来了,就要遵守这里的规矩,要在艰苦创业中磨练她们。让她们在煊王府住,不要把宫斗的习性带过来。”福晋说道。

    煊王府的工程进展很快,这才几天,集体宿舍就初见雏形了。挖土方的活儿是府上的亲兵、还有煊王府的亲兵、还有焙世子的亲兵轮流干,技术活儿就由属于内务府挑选来的、以后也属于府上的工匠们做了。全都在王爷和田亮的掌控当中!

    他们的任务是在半个月之内把进府的侍卫、亲兵、太监、姑娘嬷嬷们的住处给盖起来,马上进入十月时间不能拖。这些人还真不含糊,不管是侍卫还是御林军兵士,来了就干活。说是煊王府,这里还不如南外府呢,至少那里还有几间旧房子,还有菜园子和一些果树、花草,这里用“荒草凄凄”形容是太贴切了。

    不过呢,内务府的工匠们都是建筑上的老油子了,

    不光是垒墙嗖嗖地快,还把大殿的脚手架给搭起来了,看着很象回事,还挺有气势的,像个王府的样子。大块的青砖6续被马车拉到现场。

    新盖好的房子潮气是很大的,加上阳光也没有夏天、初秋那么足、那么热,肯定干的慢,从宫里来的这些人本来就心态不稳,再在又潮又冷的房子里过冬,说不定明年就会有患风湿症,还可能出现上吊自杀的。所以田亮和王爷一说王爷就笑了:“你想的不错,就用火墙、火炕取暖。煊王府的柴草还不少呢,再多买些煤炭,冷的时候生上火炉。好在是皇上把煊儿和焙儿的年俸加禄米的银子都给了本王来养活这些人,足够了。咱们的生意正好缺人呢,这些人就是劳力资源。用不了几个月就赚回来了。你道为什么这么说?咱们府上的姑娘嬷嬷除了做手工活,还要打扫房屋、院子、擦抹门窗,还有人要服侍主子,就是说她有自已的本职差事要放在位做好,然后剩下的时间才是做活。煊儿的府上那些人服侍谁?有什么差事?怎么能给她们两份工钱?她们做活就是月例的钱。”

    “您说的太对了。做一桩事给一桩银子,要不就惯坏了。可是属下很担心后来的这些亲兵会不服管束。他们都是御林军的兵士,到王府来当亲兵,肯定心里别扭,万一在训练的时候跟原先的亲兵起什么冲突,太后还不得认为是咱们欺生?”

    “你想的有道理,真是很可能。不过呢,本王觉得咱们的亲兵要高出他们一筹,要不就办个擂台,试吧试吧?”

    “您这个主意好,当娱乐还能让御林军的大爷心服口服。”

    “那就做准备吧,你和纳兰领着府上的亲兵来搭擂台,弄的像样一点、正式一点。用什么材料你就直接拿过来,不用请示本王了。你是什么品行本王明白,放胆子做事,不要束手束脚的。让纳兰帮你,这个纳兰也有些办事能力,你们两个平时又对劲,会合拍的。”

    “多谢王爷信任。”

    于是,半个月以后,带着火墙、火炕的宿舍就盖好了,都是青砖红瓦的建筑,很正规也很整齐,是四合院的形式。正房五间、耳房左右各三间,门房五间(其中一间是过道),厢房东西各九间。这样一算,一个院子就有三十三间房子。院子很大,比朱医官住的四合院要大很多。五间正房在中间开门,进屋自然是堂屋,然后两边各两间,等次高的住里间,低的住外间。临窗的南炕很长也很宽,可以睡下七八个人。是五个人的定额,里外间睡十个人,对门也是十个人。厢房九间开三个门,等于三套房间,中间是堂屋,两边各一间,间量稍稍小一点。通铺上睡四个人富富有余。这样三间房里就可以睡八个人,九间房睡二十四个人,东、西厢房加在一起是四十八个人,再加上正房里的二十个人,就是六十八人了。门房是太监公公住的地方,每套四合院配备两名太监,所以,一套四合院正好可以住七十个人。这样的四合院总共盖了二十五套,除了宫女、太监,还有侍卫、亲兵。余下的空房子是餐厅、总管办公室、管理人员办公室,还有一套房子是用来娱乐的小戏台。

    大清是个等级森严的社会,所有的人住处都是按等级分配的。等级高就住正房,差一点的就住厢房。所有宫女、太监、侍卫、亲兵的花名册都由太后打强公公交到王爷手上,上面的情况还挺详细,年龄、等级、家庭出身、特长、出宫年限等等,都很明白,就按这个花名册分配住房,不然人都来了才想辙也浪费时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