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最后一章背景铺垫-《临安易卷》
第(2/3)页
知道他所求,倒是悬着的心可以略略放下,沈临安眼睛在那竹简上又扫视了一圈,心里记下他们的名字,懒洋洋开口:“你家主子不是说换我一诺?这飞月楼他已然要了两件事,我和该答应哪一件?”
余班垂眸:“按照我家主子的意思,自然是这后一件。这沉碧谷我们两方各拒一处,飞月楼也如此,不是两相得益?至于这第一件嘛”
“难不成你主子觉着把人放进了飞月楼,就能影响到我的决策?”
余班又感觉到了那一天的压迫感,冷汗渐渐从额角渗出。他抬起袖子抿了抿:“哪里!我家主子一向喜欢事一结果,这沉碧谷的事,用飞月楼的事来换,也算是人情相抵不是!”
一件事对两件事,如何相抵?沈临安方一迟疑,脑海中已经浮现出一道身影。她猝然抬头,直起身子,余班刹那间感觉到了一种庞大的压力扑面而来!他咬紧牙关,让自己绝对不在此刻露怯,心中却翻江倒海不能平静:这样的威势,他只在一个隐退多年的大将军身上见过,那种含而不发,稍漏锋芒就让你不能自已,行走之间就生出的力,仿佛有排山填海之能,让你不自觉的膝盖发软,恨不得纳头便拜!
余班心中倒是不能平静,沈临安也立刻发现了自己的失态,她一贯是收势极好的人,虽然说突然泄露了些许,也很快调整了回来。余班当时压力一轻,偷偷换气,却瞒不住沈临安。
沈临安有意让此事过去,只当作不知道,等余班气息渐稳,才开口询问:“蒋巡风身后之人也在你们手中?”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沈临安咬着牙答应了余班主子的两点要求,把竹简直接仍给了鹤鸣,让他带着人往飞月楼去。又在沉碧谷中提拔了横塘和雁行两人,代沈临安总掌谷中事物。
然后沈临安又拽着八个大丫鬟,逛逛当当的回了京城。没办法,事情堆积成山,再不回去,要变天了。
不过月余,京城却的确风向大变。首先就是三年一届的科举放了榜,结果惊掉了一群人的下巴。陈韶十拿九稳的状元因为长得太好成了探花,反倒是名门书院的那位做陈隽幕僚的嫡长孙李圯二声争得了一个状元。至于榜眼,却是爆了大冷门,是国策高家长房的次子,高渖sn三声。
这三人各有各的故事,一时间京城却是热闹非常。先说陈韶,他在京城中一向颇有艳名,此番得了探花,除了当事人和家中亲人略略遗憾了一下,他人倒是都以为十分相配。只是陈韶终究是意难平,特地写了封信给她,哼哼唧唧的说了些家世不好的酸话。字里行间倒是说想念沈临安,可沈临安当时忙得紧,哪里有功夫和他唠那些闲话!小时候他们倒是经常通信,他有时一连来了几封信,都是说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沈临安回的少,他也就不再说那些日常琐事,只挑干的唠,如今却在信里提了,可见是真的委屈。
再就是李圯,先前就已经说过,他是出自蜀中名门书院,家风优良并且学识丰厚,入得前三甲也在意料之中。而陈隽家中放榜日连响两场喜鞭,也成了一门趣闻。
而这高渖,却是的确出乎众人意料。原因无他,国策高家的这位二公子,其实天生的命带不足之症,平日里,是个走路都喘,大声说话都咳的病弱。一向在京城里悄声灭迹的,突然出了名,倒是让世人一惊。只是终究深居简出的久了,打听起来,实在是无从下手,他倒是成了最为神秘的那一个。说起来这国策高家与沈临安还有仇,准确的说,是姜白的仇:当年的高家祖上有一人名高房,其人有国士之称,运筹帷幄,以计谋疲累姜白所率义军,打败姜白,灭亡了大延国。
京城中的新鲜事也不止这一件。胡家三少爷横死大案悬而不决,德昭长公主为女儿安荣定下与名门书院院长幼子李跻的婚事,刘家嫁到长公主府上的女儿刘氏领了和离书回家,太丞曹献的爱子曹莫将与其表妹在今年十月完婚,永亲王府做贵妾的胡家姑娘升级成了侧妃。这一桩桩事像是一场全民的八卦,人人都要提上一嘴,然而真正透过这一连串桃花绯闻看到内里的,却是少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