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1:登基大典-《中华第一帝国》


    第(2/3)页

      在袁世凯那里待了将近三个月后,王士珍终于被王思锐给放了出来,当然,除了王士珍以外,袁世凯也同样是离开了那座深宅。

      随着新帝的登基,袁世凯也终于是接受了王思锐的邀请,因为这个时候,王思锐在天下间的威望已经达到了巅峰,内乱已经停止,朝廷的仁政也正在惠及着每一位百姓。

      除非袁世凯能够打败天下列强,给百姓更好的生活,否则的话,袁世凯这一辈子都无法威胁到王思锐的地位。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袁世凯才决定了要离开那座他已经待了三年的院落,接受了王思锐的邀请,成为了新朝廷当中的一员。

      袁世凯很聪明,他知道自己应该在什么时候重新出仕,也知道什么时候不应该出来。

      袁大人,许久不见呐一些朝廷大臣在见到袁世凯之后,不由的有些惊愕,紧接着上前问候道。

      跟袁世凯打招呼的,是前朝遗老,只不过当时地位并不高,加上汉军占领京城之后,及早的就投靠了他们,所以才会有站在朝堂上的资格。

      像这类前朝遗留下来的大臣,还有许多的人数,中华帝国成立之前,这些人便投靠了汉军,而汉军在甄别过他们的资历之后,没有问题的,则继续留用,若是问题特别严重的,则是选择秘密的处理。

      尽管王思锐很重视官员的培养,可短短三年不到的时间,又能培养出多少的合格官员

      也就是说,王思锐只剩下了两个选择,要么使用这些前朝的官员,要么选择自己培养,两者各有优劣,就看怎么抉择了。

      王思锐选择了第一种方式,一是能够安抚人心,二是能够避免政府青黄不接,同时也避免了年轻人位高权重的现象发生。

      裘大人最近可是风光不断呐,比起裘大人,袁某今日站在这里倒是极为勉强。袁世凯笑着回应道。

      袁大人说哪里的话,这些年来袁大人为陛下出了不少的主意,且为陛下培养了王大人,段将军和冯将军,仅凭此功,此处便无人可及袁大人,袁大人谦让了。裘大人急忙恭维道。

      袁世凯的事情,外界真正知道详情的并不多,加上王思锐总是隔三差五的到袁世凯那里坐一坐。

      所以,外界也是下意识的认为,袁世凯就是王思锐背后的幕僚之一。加上内定总理王士珍,炮兵总指挥段祺瑞,第二集团军司令冯国璋这三人,即便袁世凯没有出仕,但在朝中的地位依旧难以比拟。

      如果说他们这些人是开国元老的话,那么袁世凯,则是排行前几位的开国元老,他的地位也要远超其他人。

      所以,这些人这才有了结交之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