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装甲部队-《中华第一帝国》


    第(2/3)页

    而看着这辆丑陋无比的车子,王思锐却只能拍手鼓掌,工业的落后,导致了王思锐无法去发展更加强大的装备。

    甚至,为了满足作战需要,这辆装甲车更是被更改了无数次,见过一辆比小汽车还要小的装甲车吗?

    如果没见过,那么可以意淫一下后世的两厢紧凑型汽车,现在王思锐面前的这辆装甲车的长度,就跟那个差不多,甚至比两厢车还要更短一些。

    而原本按照王思锐的计划,是要在上面布置至少两挺马克沁重机枪的,虽然没办法制造后世的坦克,但是将这台车变成一座移动的火力点还是可以的。

    试想一下,冲锋的时候,这台不怕子弹的车子挡在前面,上面又有两挺重机枪不停的怒吼着,后面跟着无数的步兵,那些洋人老爷的步兵能够抗的住吗?

    显然,理想是美好的,但现实却是很残酷的。

    当福特按照王思锐的要求,将装甲车设计出来以后,却发现了一个让他们很尴尬的问题。

    即便是配备了目前动力最强大的发动机,可是在装备了两挺重机枪以及封闭的钢板以后,这台车子的动力还是很让人着急,甚至发动机被刺激的嗡嗡作响,可速度也只有十几迈。

    就这还是在平地上,在工厂的试验区的速度,这要是到了战场上,能不能跑到十迈都是个问题。

    这台车实在是太重了,以目前的发动机,根本就无法带动这台车子。

    所以,这台装甲车最终被进行了修改,上面的两挺重机枪改为一挺,并且将后排空间缩只留一个三十多厘米宽的地方用来放置弹药,车上只有一个座位和站位,座位自然是驾驶员的,站位则是副驾驶,兼机枪手。

    就这样,被阉割过的装甲车,在减轻了两百多公斤的重量之后,终于能够在试验场里跑出三十多迈的速度。这个速度虽然依旧很不如人意,但比起之前毕竟已经好了很多。

    最终,在梁山河和安迪团队的努力之下,对发动机进行了一番修改,好不容易才让这台车能够在试验场里跑出四十迈的速度,即便是放在战场上,至少也能够保证二十五迈以上的速度。

    即便是这个速度,后面的步兵也只能奔跑着才能跟上装甲车的速度,对于王思锐的要求而言,已经基本上达到了初步的要求。

    虽然对于这台装甲车很不满意,无论是他的性能,还是外观,对于见过真正坦克和装甲车的王思锐而言,它都是那么的丑陋无比。

    可是王思锐也很清楚,现在他根本就没有能力去制造更好的装甲车或者坦克,而即便是这样的装甲车,一旦上了战场,也依旧是无敌一般的存在。

    虽然车子很不满意,但是也有让王思锐很满意的地方。

    比如,这完全就是一台缩小版的汽车,然后给它的四面装上一层钢板就可以了。而更让福特无语的是,他是个汽车制造厂好不?汽车,汽车,知道什么是汽车吗?

    明明是汽车厂,可他的生产线除了试验研究用的汽车以外,第一个量产的车型竟然是装甲车。

    而采取了流水线生产方式的福特工厂,制造一台汽车的时间是一天,也就是二十四个小时,一次能够制造五十台汽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