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尽量圈地-《钟爱之国》


    第(2/3)页

    龙光明出发前贝副局亲自交待了一切以叶芦伟的意见为准,如果有意见,那就跟他电话汇报,不得在现场拒不执行叶芦伟的意见。

    实际上贝副局多虑了,叶芦伟租用的经营处那八个人,第一个月补贴发下去,全局就哗然了。因为没有进入具体业务,叶芦伟也懒得考核,直接把他们在中万局的工资额又重复发了一遍,另外还给姜玉敏等几个任务重的发了一个红包。

    红包是保密的,但工资是公开的,发放的时候胡薇薇还大为不满,说高了,叶芦伟到觉得低了,这些人来工作小组后,工作量至少是在中万局时候的五倍以上,工资才涨一倍,不算个啥。

    有了这次工资发放的红眼效应,现在局里好多人都想加入叶芦伟主导的租赁人才队伍。现在的国企工资实在是太低了,养活自己都困难啊。

    叶芦伟跟贝副局之前协商的,因为中万局没钱垫付前期费用,那么市政工程就由叶芦伟的绸城分公司租赁中万局的项目部完成施工,相当于后世的BT方案。即叶芦伟建好以后,移交给绸城,绸城再支付工程款。

    汛期结束后的堤防工程,则由中万局自己独立组建项目部完成。这部分工程有专项资金,中万局可以顺利完成结算,规模大约是两千多万,其中包括一座跨绸城河的桥梁,需要两个枯期才能完成。

    叶芦伟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将前一世的沿江快速路旧码头段,修改成了开放式低速景观公园,实际上前一世这条快速路基本沦为游客的停车场,根本就快不起来。还不如直接修成低速休闲公园,又高端又大气还节约钱。

    抛开土地成本不算,修公园可比修公路便宜多了。反正现在人们也没钱没精力来这瞎逛,只要把规划和人行道路做起来,栽上几棵小树苗,让它随着祖国的经济发展一起长,等到它长到可以圈起来收门票的时候,国人也就有钱来这河边晒情怀,并且为自己的情怀买单。

    绸城没得选择,因为这时候再没有人愿意花几千万来帮助绸城改建城市。叶芦伟的方案顺利通过讨论,确定为开发方案。

    因为绸城对捆绑在长江流域治理项目上没有什么信心,所以最后还是用土地抵账,叶芦伟当然地选择了已经建了临时过渡房的未来市政府那片地,还好心的安慰绸城领导,没事,我算是给家乡做点回报。

    这地方现在可是城外三公里,是真正的荒地。连何二流都以为伟哥这是高尚了一把?

    只有规划院两个老家伙面色怪异,因为他们正在做绸城未来的远景规划。对于处在嘉陵江三面包围的绸城旧城区来说,毫无扩建的可能,背后又靠山,除了过嘉陵江去发展,就只有过了嘉陵江支流绸城河,顺嘉陵江下游发展。上游也不是不行,就是上游是小山丘,远没有下游平坦易开发。

    叶芦伟点选的地块全部是靠山一侧荒地,貌似让出了河边的良田,让绸城领导大为赞赏,说这才是一个家乡人的情怀,大方地把一赔二的标准上调为一赔三,比照旧码头的地价直接下降了三分之一,把叶芦伟乐得差点没绷住笑出声。

    再过五年,绸城就会有钱来迁建市府,如果不想花两个亿修桥去河去面,那就只有把现在赔给叶芦伟的土地又花钱买回去。那时候的地价,呵呵,好商量。

    旧码头施工提速不是问题,叶芦伟直接问了绸城市的房改资金有多少,有多少就修多少,什么教师公寓,什么这局那局家属院,什么银行邮局办公跟家属区,等等,全部是有钱的单位,加起来一看,得,也不用等了,就这一圈修下来,旧码头妥妥的绸城富人区,地盘价值直接拉升两倍不止。

    再加一个先期完工的河滨公园,房价再涨一倍,加上赠送给市里的“安居房”,嗯,还得翻一番,这下差不多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