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恽出场篇-《少年帝国》


    第(2/3)页

    杨恽轻财仗义是出了名的。杨敞死后,他分得五百万,可他封侯后,把这五百万全分给宗族兄弟花去了;接着后母死了,没儿子,数百万家产全留给杨恽,他眼睛眨都不眨,又全分出去了。只不过这次分给的对象是后母的兄弟。再后来,他还觉得不过瘾,又把受来的一千余万到处施舍…

    杨恽对钱没啥概念,但对人和当官的标准,却是相当的苛刻。要想成为杨恽的朋友,如不合他的标准,就别自讨苦吃。对朋友,他只认一种人,那就是英公儒雅、才能出众;对待同事,则是发挥他向来的特长:有料一定要爆,没料一定要探,反正就是要折腾到底!

    于是乎,杨恽就落下两多:朋友很多、政敌也很多。甚至我们可以给他起个外号:杨大嘴!

    只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对杨大嘴这样爱爆料的人来说,常爆别人的料,终有一天也会被别人爆掉!

    果不其然,不久,杨恽就被人爆了他两条料:1乱引亡国之论诽谤当世,破坏社会团结和谐气象;2到处乱说话,拿皇帝开玩笑,大不敬。

    这回,杨恽真是碰上对头了,因告他的人大有来头:时任太仆的戴长乐!自刘邦立国以来,能当上太仆的,那都跟皇帝的关系是杠杠的,当初夏侯婴和刘邦,就是一对铁杆哥们!这个叫戴长乐的,也是刘询在民间跑江湖时,相交的一个知已。刘询做上皇帝后,把他叫到长安提携,就当了太仆。戴长乐之所以要整杨恽,不为别的,而是他也被人爆了料!

    事情是这样的:戴长乐经常替刘询跑腿。跑就跑了,还经常在外面炫耀我今天去哪里办啥事了,这个事嘛,本来应该皇帝做的,可都得由我来做,辛苦啊…

    嘴上说辛苦,心里却像喝了蜜般的甜。可戴长乐就知道过嘴瘾,博虚荣,没想到竟然惹祸了!有人将他说的话原原本本地告到刘询那里,说这人做事说话,不知天高地厚,竟不把皇帝威信放在眼里!

    本是一件小事,竟被某人当料爆出去了。数汉朝之大,谁最爱干这种讨人嫌的爆料工作呢?戴长乐拍脑袋想了想:肯定是杨恽!除了杨恽,还有谁要跟我过不去?于是戴长乐也派狗仔队出去搜集情报,终于凑够了几条,把对方也拉上垫底!

    那戴长乐的料,到底是不是杨恽爆的呢?戴长乐死咬不放,杨恽则坚持说他没干过那种缺德的事!部属掐架,为难的只有皇帝了。既杨恽争辩,那就先去查他!于是就把案子扔给了廷尉于定国…

    官场不是娱乐界,娱乐界爆个料,报纸上炒一把、网上再喷一嘴,不久再抛出个道歉声明书,也就不了了之…然而像杨恽这种爱爆官场料的人,于定国可不能睁只眼闭只眼,要把它当回事:立案、侦察、判决,那可是累人的工作!

    所以于定国和杨恽的工作,就是一个爆得不亦乐乎、一个却忙得不亦乐乎。一个爆出了大名,一个也忙出了大名。在汉朝官场,都流传这么一句话“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于定国为廷尉,民自以不冤”看到吧?多棘手的案件,只要于定国给你判了,保你心服口服,不敢说冤!

    让这么一个“民自以不冤”的廷尉去治你杨恽,看你还敢说冤不冤?然而不久,杨恽却歇斯底里地喊道“冤呀,老子冤死了”

    没证据证明:于定国跟杨恽的仇人戴长乐是有一腿的。最后,于定国给皇帝刘询上的奏书上是这样说的“太仆戴长乐告杨恽的那两条罪,基本成立,证人已找到。可没想到杨恽不但不服罪,还要扬言杀掉证人”接着于定国还在结尾处总结了两句“杨恽是因得到皇上的恩宠,才有今天的荣耀。他竟不懂爱惜,狂妄无知,妖言惑众,大逆不道,请求皇上批准逮捕”

    刘询看着于定国这篇报告,久久不能说话。皇帝的确很难做人,两个部级高官掐架,两人都很牛气,一个是多年知已、一个是秉公办事的爆料大王。做为皇帝,站在哪边都不合宜。真这样的话,那就只好论罪杀了?动不动就杀,这不是政治艺术的最高形式…

    政治艺术的最高形式是什么?不是你死我活,而是你好我好,和气共处。这个道理,刘询是懂的。12月,刘询下诏:免去杨恽和戴长乐的公职,降为庶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