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 他年若我为青帝-《文科大唐》
第(2/3)页
郑丽琬很聪明,她问:“你是在比喻百姓,和贵族甚至是皇帝吗?”
“这个也可以这么说,天下江山更换了如此之多,那百姓最终还是百姓。他们却没有能在真正的春季争奇斗艳,展现自己的伟大。不过,却玩枪的生存了下来,用他们来衬托除了那些鲜艳的花朵。我认为这个世界正因为充满了矛盾,才有了这个世界的区别。没了他们的衬托,那那些鲜艳的花朵也都无法体现出鲜艳。正因为有了他们的衬托,那才体会出来了那些鲜花的鲜艳。不过却无法改变,那些鲜花其实本质上也是从这些野花里面挑选出来的。”
“不过很多鲜花在真正的被挑选出来之后,彻底忘记了自己也曾经是他们当中的一员。彻底的忘记了他们其实和他们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当他们在春季争奇斗艳的时候,那些野花却在旁边作为陪衬,不过当那些鲜花一次次凋谢,那些野花照样还是生存了下来。他们才是真正创造了这个‘春季’的花,单花不城春,如果没有他们这些野花,那如何算是春季?”
“现在虽然已经是深秋,绝大部分花朵已经枯萎,不过却无法掩盖他们曾经的伟大。你看那这些话多的偶已经枯萎了,你还能够分辨出那些是野花,那些曾经是那些鲜花吗?一切尘归尘土归土,照样一样。可是为何真正创造的这个‘春季’的花,却不被关注,他们却没有获得应有的东西呢?”
郑丽琬很快也都知道时不凡所比喻的“春季”是“历史”,因为历史只是容许了那些帝王将相的出现,几乎彻底否定了那些普通人的功劳。古人根本没有意识到历史是由普通百姓创造的,在记载历史当中几乎没有提到过任何百姓,甚至都归结于优秀的帝王将相。帝王将相们完全忽略了百姓,把自己孤立于百姓当中,全然忘记了他们其实也就是从一群野花里面被挑选出阿里的一朵“鲜花”,本质上和野花没有任何区别。
时不凡这么说,其实本来也就是一种在为普通百姓鸣不平的意味。真正创造了历史的人,却没有得到任何公正的待遇,相反那些窃据了功劳的人,却一个个在享受着争奇斗艳,享受着各种好处的同时,却反而看不起那些野花。
这个时不凡曾经在年幼之时学过一片课文,是提一个鲜花和小草的故事。其实和这个有几分相似,鲜花虽然鲜艳,可是却只能够活一秋。可是小草却可以长期的生存。时不凡利用来比喻了百姓和君王贵族帝王将相,这样表明了那些帝王将相本质上也是一种“植物”,不过从那些普通的野花里面挑选出来了最好的“野花”,不过这样并不能够代表他们就不是“野花”,他们和野花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
不过自己选择了脱离那些“野花”,看不起野花,认为自己高贵无比,认为自己已经脱了野花的层次。认为这个世界都是自己的,那些野花根本不配和自己相比,没有任何资格的。这种是彻头彻尾的精英思维了,这样的思维在古代简直是数不胜数,哪怕一千多年之后同样非常有市场。
虽然每一个人都提倡不忘本,可是这些人才是忘本最快的。一个不忘本人是不屑于自己去宣传不忘本,因为在他们心里其实根本没有“忘本”这回事,他们心里还是把自己当做了一个“普通人”。只有那些本质上已经忘本了的人,才会到处宣传不忘本,提倡不忘本,因为事实本质上他们已经把自己当做了更高层次的存在,已经不屑于去当一个普通人。可是他们却一种内心矛盾挣扎,这才让他们去违心的提倡不忘本。真正不忘本的人从来不会说,反而是日常就这么做,根本没有忘本的概念。口口声声说提倡不忘本的,忘本却往往是最快的。因为他们的内心有了挣扎,正因为有了挣扎才有了这种复杂的想法。
时不凡看了看这些野花,最后想到了黄巢的一句诗。
“他年若我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时不凡最后有些情不自禁的念了一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