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损有余而补不足-《文科大唐》


    第(1/3)页

    时不凡第二天离开了武士彟家,直接回到了家里进行沐浴更衣之后赶紧到刑部去上班了。他的正式官职是刑部司门员外郎,不过他目前主要是负责各种为朝廷筹钱还有和突厥人准备交易的事情,所以他可以自己安排去上班时间,不用每天都去。不过作为刑部的官员,他还是要定时去刑部看看,去看看有没有什么事务的。

    “时员外郎,这个是最近长安各关口的收税情况,各关口收税的名录都在这里!”有一个书吏拿着一份账本说道。

    时不凡大概了解了唐朝的税收方式,唐朝的税收是分类来收的,不同的种类税收由不同部门来收取。其中农业税是主要的大头税收,是唐朝初期的税收最重要的支柱,占据了最少百分之八十五以上。而这些农业税采用的是由地方官去收取,地方官收取了租庸调之后一部分运输到边关,而另一部分会送到长安。而这种由地方官收取的税收,再加上古代的监督体系不完善,甚至跟纸糊一样的监督体系,很容易给地方官趁机加码的机会。甚至地方官直接负责收税,那这样会让地方势力大涨。唐朝后期的军阀节度使也就是因为掌握了地方的税收权力还有民政权力,这才趁机成为军阀藩镇的。

    “以目前的手段,中央直接收取农业税,哪也不太现实。不过我这个刑部司门员外郎,负责的是商业税里面的关税,那倒是可以由中央直接收取的!”时不凡想道。

    时不凡所在的刑部司门员外郎是负责全国关口收税的政策安排,司门部门是负责关口的设立、裁撤,还有各种关口规则的制定,甚至陆地上关税的标准。至于时不凡这个司门员外郎负责的是关税的收取政策制定。六部其实是政务部门,并非是负责执行的事务部门,所以一般六部不会负责具体执行的。

    关税是商人等人通过关口的时候要缴纳的从中抽成,一般过一个关口就要缴纳一次。至于这个到了目的地,还有所谓的市税,是由当地市监负责收取。

    “这个税,可真重!”时不凡也都吐槽。

    一个关口收一次税,幸好现在天下还是比较太平的,不然一旦遇到了分裂,那这样关口简直是太多,到时候各种关税足以收死他们。这个关口的税收政策,其实是非常不科学的,一次关口就收一次税,那一次次累计下来,那恐怕会收取很多税收的,加重商人税收成本。

    “现在朝廷让我们收取的每一个关口,收取多少税收?”时不凡问道。

    书吏回答:“目前朝廷让我们每一个关口收取的关税大概为一分。”

    “一分,那也就是百分之一了,如果每一个关口过来增加税收百分之一,那这样可真的不是一个的小数目了。一旦经过了十个关口,那这样成本等于是增加了百分之十,这样商品物价至少要提高百分之二十。一旦物资提高了百分之二十,那恐怕接下来商人的利润绝对是要降低很多的。而且那个时候百姓也都会受到高价盘剥,这里后果有不堪设想。”时不凡想道。

    时不凡接着问:“是所有物品的税收都是一样的吗?”

    “当然了,所有物品都是一样的,难道还能够不一样吗?我们当然要一视同仁,所有物品一样的税收,自然是一视同仁了。不然,如果不同货物收取不同的关税,那岂不是在歧视?到时候,百姓肯定会骂我们朝廷的。”那个书吏说。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