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银价暴涨-《文科大唐》
第(2/3)页
“怎么还在涨?当时我怎么就把白银这么提前卖了呢?现在已经上涨到了每两白银一千八百文开元通宝了,我当时一千二百文时候就卖了不少,真的是亏了!”“是啊!看这个架势,还要继续长高啊!”“真的不知道这个白银到底有什么用处,居然上涨如此厉害。白银这个东西不能吃不能喝的,怎么能够上涨到了如此地步?”
“一千九百文了,一两白银能换取一千九百文了!”
“什么?又涨价了,我怎么卖了这么早呢?”“是啊!我怎么卖的这么早,我当时一千三百文时候就卖了,真是亏大了!”“不行,看这个架势,还要继续涨。去跟别人说,谁有白银,我买!我出两千文一两,到时候看着这个架势还要继续涨,两千文钱绝对不亏!”
那些先卖了一步的人非常后悔,感觉自己亏大了。而他们看到了这个白银居然还是在继续涨价,他们也都纷纷赶紧来购买这个白银,希望能尽快的挽回损失,甚至使劲捞一笔。虽然他们不知道这个白银为什么会如此暴涨,可是他们也都知道这个是个发财投机的好机会。这个暴涨的时候,赶紧进行囤货,这样对于未来肯定有很大好处的。
而这帮人的囤货行为,更是让这些银价变得有价无市起来。因为任何人都看清楚了,这个银价也许接下来还是会涨的,所以大家都赶紧囤货,惜售不卖。不过,这样对于时不凡的那些银行家们来说,却不是什么彻底的好消息啊!
“时员外郎,现在我们就是花费再多钱,也都买不到白银了。我们买到的白银已经几乎超过万两了。虽然市面上还是有大概三万两的白银,可是他们也都纷纷不肯卖了。甚至很多王公贵族那里,也都把自己的银器准备随时拿出来卖了。这些白银主要集中在各种士族和王公贵族那里,他们的银器甚至现在已经是开始暴涨。不过,现在我们花费再多钱,也都买不到白银了。”
时不凡之所以炒作白银,那是因为他知道白银并不是生活必需品,白银在唐朝时期并没有能实现货币化。白银只是一种奢侈品而已,奢侈品注定是和绝大部分百姓无缘的。所以炒作白银,不会带来多大的影响。
这种也就是和后世的什么“姜你军”“蒜泥狠”“豆你玩”“糖高宗”什么的一样道理,这些姜蒜豆都不是百姓的绝对必需品。姜蒜糖只是调味品而已,而豆子也都不是什么绝对的必需品,所以炒作这些东西对于百姓固然有些影响,可是却不是绝对的。
当然,后来有些人脑子发热,居然玩“盐王爷”,这样可真的是作死了。当“盐王爷”出来了之后,国家没有几天,马上下达了命令,制止了这种“盐王爷”的行为。因为食盐是百姓生活必需品,是绝对的刚需品,绝对不会容许让人到处炒作的。所以那些家伙敢炒作那些非绝对够刚需的调味料,可是不敢炒作食盐,更不敢炒作粮食。
时不凡选择白银,那是因为这个白银价值高,反而不会影响百姓生活。唐朝是“铜本位”的货币制度,银本位还没有出来,这样他炒作白银不会造成百姓的生活受到影响。
所以别看现在白银价格高涨,可是那也就是那些有钱人在玩。包括士族,贵族,还有一些别的富豪而已。白银在古代没有别的工业价值,白银的工业价值在古代没有被体现出来,所以主要是作为奢侈品用来铸造各种的器皿,比如说银碗银筷什么的,这样是主要用途。当然,银箔也是一种,总之白银和日常消费是没有关系的。对于市面上的真正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影响,几乎为零。这个就好比后世的某个名贵包包涨价,可是却不会影响到日常大米价格,这个两个是没有关系的东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