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大忽悠(下)-《文科大唐》
第(2/3)页
“孔学士,您要研究学问,可以去秦王府去研究啊!衣食无忧的研究,那不是不是很好吗?”李世民问道。
可是孔颖达却说:“不,秦王,我算是明白了。在享受秦王您的供奉,在享受任何人都供奉的情况下,是研究不出任何学问的,无法真正的研究出学问。而我只有在自己体悟,才能够有所成绩。我算是明白了,当年祖宗为何一辈子漂泊,最后才成为了一代圣人。而也许正因为他仕途失意,让他一生漂泊,这才能有了他未来的成就。而我如果心安理得的享受秦王的供奉,享受任何人的供奉,那不过是在利用我的名声来换取富贵。而这样不是我所求的。还是时小友点醒了我,让我知道只要不但的致良知,只有不忘初心,才能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所谓富贵,并非是我真正想要的。时小友说得不错,与其指望从书里学习学问,不如真正的能够明白自己的初心,不忘初心,然后一直以自己的本心作为指向,一直以自己的良知作为指向,只要自己的天良没有被蒙蔽,那最后不就是能够成为一个圣人吗?只要能够按照自己本心的天良所行事,不被外面虚幻的荣华富贵所迷惑了本心,那最后一切也都可以成为圣人。”
“时小友认为这个世界上一切之人,都可以成为圣人。可是我现在明白了,学习圣人经典不是学会了那些文字也就行了。真正的学会,还要真正的体会,真正的知行合一,然后才能够学会真正的圣人学问。而只有不断的接受考验,然后才能够知道自己的本心和天良在哪。然后通过自己的本心和天良来行事,那也就总会真正成为圣人的。”
“而我给时小友这个学问,起名为心学。今后,我也就是要钻研时小友的心学了。”
李世民更是差点吐血,这个时不凡居然把人家孔颖达都给带沟里了,居然放弃了荣华富贵不说,还放弃了自己多年以来的信念,转而研究什么“心学”。时不凡明显低估了自己这个“心学”的作用,要知道他其实不过是把后世明朝时期王守仁的那个阳明心学直接弄了一些自己都不太彻底明白的理论基础过来了,然后用这些不太完全和自己都不太能够彻底理解的心学知识来忽悠了孔颖达。
结果孔颖达什么是听说过这些,直接也都给跪了,成为了王守仁的心学的信徒。当然,在这个时空不会有什么陆王心学了,只有时不凡的“心学”了。今后说不定时不凡会成为心学的创始人也都说不定了。
李世民劝说孔颖达不成,然后这才回到了秦王府。
“这个时不凡,好厉害的舌头,居然都把孔颖达都给弄得如此了?”李世民哭笑不得的说。
而长孙王妃却也都无奈说:“这个时不凡,居然折损了世民您一个大将?”
“这个倒不是问题,孔颖达并不能够在谋略和军略上面帮助到我,可是孔颖达居然承认了时不凡为小友,这样可真的是让我感觉意外。这么说,那他算是可以在和孔颖达平辈论交情了?这个时不凡,居然把孔颖达都给折服,甚至是都让他转而跟着他去研究所谓心学,到底谁是谁的师傅?”李世民也都苦笑了。
这个孔颖达称呼时不凡为小友,那代表了孔颖达承认时不凡的学问了,代表孔颖达承恩和时不凡可以和他平辈论交。而时不凡还不知道自己这个大忽悠是如何威力巨大,让这个孔颖达也都被带沟里了。
其实这个还不是时不凡那些名言给闹的,时不凡那番话里面拥有了太多的“名言”了。什么风动树动心动,还有什么那些心学的名言,其实也都是时不凡从后世的抄袭的。至于这个孔颖达唐朝人,哪里听说过这些?在宋朝以后,所谓的程朱理学发展,然后已经逐步从当年的单纯的学问变成了哲学了。从宋朝之前的儒学只是一个单独的治国的学问,可到了宋朝程朱理学时期,变成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而这个理学其实也是一个哲学,已经开始逐渐的把儒学给哲学化了,王守仁的心学其实也是一个哲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