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院试(中)-《大明阁臣》
第(1/3)页
看更多诱惑小说请关注微信 npxswz 各种乡村 都市 诱惑 弘治一十七年五月辛丑日。
这一日放在明朝是十分平常的一天,这一日,大明像往日一样,正悄悄的度过。
各地中亦或发生了不少事,朝廷中,这一日乃仁宗昭皇帝忌辰。吏部尚书马文升复以灾异乞致仕,上不允。周边中,各族蕃人以例前来进贡。
当然这些和陈瑀是没有任何关系的,接下来这个任命却和陈瑀,不仅是陈瑀,乃至整个浙江学子有莫大的关系。
升监察御史陈玉为浙江按察司副使提调学校。
提学官为四品,主要职责有三,其一为一府、州、县的学子的入学考试。其二便是在学中将考生分成优劣等级,以供科考。其三便是组织一省的院试。
所以这样的人对所有学子来说,简直就是天王老子!
陈玉,临沂人,成化年进士,性秉公、正直(注意这个性格),不畏权势,爱好做诗,曾在监察御史期间体察民情,做过一首《缆夫谣》。
朝从顺流下,
暮从逆流上。
官船无停时,
风雨共来往。
腰间有升秫,
草饮充一饷……
由这样一人来提调学校,无疑不会发生任何不公平、作弊等案,所以从某一方面来说,对陈瑀是一件好事。
上天眷顾陈瑀,他不知道,陈玉还会给他一个十分大的惊喜!
这个时候院试分两种,第一种是“吊考”,这种方式在正统年间已经形成,到弘治年间盛行,具体的意思便是一省提调官居府城,四周学子经知县、知州等预选之后,送往府城,统一比试。
第二种是“类考”,只不过到弘治后期已经不那么的盛行,也就是提调大人奔行在各府间举办院试考,一来这样的方法比较废力,二来花费的时日实在太长,所以“吊考”已经渐渐的成为院试的主流评比方式。
当然正德后期、乃至嘉靖还会举办“遗才”试,这里不做表述。
第二日四更天,陈瑀便起了,这一夜他翻来覆去艰难的睡了两个时辰。
由于钱塘本就邻近杭州府,而这次各府的评比就在杭州府布政使司间宣大街上,所以陈瑀并不着急。
到是其他府城的学子们就不行了,他们昨日便已经陆陆续续的抵达了杭州府,更有远的,前日便已经到了。
这一次考试足足有两千人之多,整个杭州府的客栈早就爆满,就连钱塘县的各处酒肆客栈也是一样。
所以陈瑀本打算在五更天便前往间宣大街去,就是怕人多路堵。
看了时辰,时间尚早,外边黑灯瞎火的,这个时辰也不可能有人行路,于是陈瑀便打算在温习一会儿四书、本经。
灯点亮没多久,就有一阵轻盈的脚步踏来。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