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学浅解-《近身狂医》


    第(3/3)页

    现代训练体系认为,高强度耐力训练对爆发力有损害,这个是典型的外家训练方式

    而郭云深的训练体系,完全没有重量训练,按照现代训练标准看来,郭云深的训练体系是一个完全耐力性的训练体系:

    “郭云深自幼嗜武如命,起初虽遍投武师,行走坐卧无不用功。能然先生待客会友时,众徒均可得闲稍歇,唯郭云深恭谨侍奉不离师之左右,能然先生与友长谈时,郭云深则站定三体式,立于师之身后聆听,任攀谈良久而终无倦色。能然先生常外出访友,坐骑是一匹脚力极健的大青驴,郭云深每逢师出即在后以崩拳紧紧跟随。能然师甚为感动,乃定郭云深为衣钵弟子,悉数相授平生拳法之所得,郭云深更寒暑不易,朝夕苦练,仅崩拳每日必操万遍”

    如果说内家功夫训练是纯粹的次数的积累的话,为什么只有少数的内家高手最终形成了恐怖的战力,而绝大多数练习内家的选手甚至于形不成可以和普通人中的壮汉比较的战力?

    如果说内家功夫训练和投入的时间与精力成正比的话,内家高手应该是一个类似于外家高手的梯队,就是根据每个人的‘内家天赋’以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按照金字塔形正态分布的一个战力排列,但是,和外家以及现代体育训练体系产生的结果迥然不同,内家高手的分布是一个极其不规则的形态

    比如说举重的训练成果排列吧,基本上按照体重以及训练时间排列,如果你的体重在70公斤,每天训练一个小时,那么,一年之后,两年之后,三年之后你能够达到什么水平基本上是可以肯定的,基本上是在某个水平之内上下百分之三十之间波动,最高的那几个是天才好的,最低的是实在笨蛋的,中间的就是普通人,是一个标准的正态分布,基本上所有的现代体育项目都有这个特征

    但是,内家高手的训练结果完全不同,我们看看太极和形意两门的大概训练结果

    太极的训练结果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大概就是一万个左右太极门的人里面,会有一个真正形成战力的,当然,这个战力就很恐怖了,基本上是那种打几百个壮汉不成问题的,现代社会仿佛已经没有了,以前的杨露禅,孙禄堂等等都形成了这种层次的战力,但是,绝大多数的太极子弟,穷其一生也形不成可以明显高过哪怕一两个普通壮汉的战力,基本上不存在中间状态的

    形意的训练结果好一些,大概可以分成三个梯队,一个是郭云深那个地步的,万千人吾往矣,打你们个落花流水;一个是稍差一些的一个档次,可以独自对付三五十个壮汉,多了不行,或者说碰到外家高手也有可能失败;最差的档次也能打赢两三个壮汉,形意的三个层次的分布大概是[按照能够实际拜师的人算]1:10:1000,也是一个完全不同于现代体育训练体系训练结果的数据【超不严谨估算,但是大概不错】z

    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