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偷袭阳安关(四)-《末代三国》
第(1/3)页
是夜子时,在阳安关北面耸峻的关墙下,赫然出现了十余个黑衣黑甲的人影,为首一个大汉身高八尺有余,豹头环眼,满面黑髯,正是关彝手下的血卫统领鄂虎。
此时已是万簌俱寂,阳安关上除了城楼上两盏气死风灯在寒风中左右摆动之外,再也没有别的一丝响动。鄂虎倾听半晌,确认关上没有魏军走动之后,随即从肩上取下一把精钢打造的挠钩,抡起转动十余圈之后,这才猛然发力抛向关上,静夜中只听头顶上“铛”的一声轻响,挠钩已经死死地抓住了关头上的箭垛口。
这种挠钩乃是关彝为血卫设计的常规装备,主要用于偷袭时攀城爬房。鄂虎用力扯了几下绳索,确认安全之后,旋即纵身往上便爬。他虽然体格雄健,但在陡峭的关墙上动作却极为轻灵纯熟,宛似苍猿上树一般迅疾无比,眨眼功夫便无声无息地爬到了关头之上。
鄂虎伏在箭垛边四下瞭望,确认四下无人,心中暗喜,阳安关乃是魏军的屯粮要害之所,但却没想到魏军的防备竟是如此松懈,看来今晚必能成就大功。心中思虑,口中发出三声枭鸣,通知关下的血卫。片刻之间,关下又抛上几根挠钩,十余名血卫沿着挠钩绳索鱼贯而上,不多时便与鄂虎在关头上汇合。
阳安关下,傅佥等人遥见血卫轻而易举地攀上了足有五丈高的关墙,不由得大是佩服,暗思若是自己麾下人马,虽说也能够勉强攀得上去,但却绝对没有如此轻松。
鄂虎将十余名血卫分成两队,然后指了指登城道下的墩台,示意两边包抄,先解决墩台内的魏兵。血卫领命,随即悄然靠近墩台,果然只见土墙内传来微弱的灯光,隐隐还有人说话的声音。
鄂虎口衔匕首悄无声息地靠上去,从木门缝隙中透出来的灯光,瞥见墩台内两名值哨的魏兵围坐在一盆火炉边低声抱怨着寒冷的天气,靠墩台里边的角落里,十余个魏兵横七竖八睡的正香。
鄂虎曾听傅佥说过,登城道下的墩台值哨兵力一般为白天二个伍,晚上则为三个伍,看样子魏军的值哨人手和汉军的配置相差无几。不过魏军的防备如此大意,看来合该魏军今晚当败。
这也难怪,此时正值隆冬时节,阳安关地处山区腹地,湿寒之气更重,魏军多是北方人,远涉山川来到汉中,一时半会自然难以习惯。更何况,汉中之境大部已经全部被魏军占领,仅剩的汉、乐和黄金等关隘也都被围得水泄不通,是以任谁也想不到阳安关下会出现汉军人马,防备自然极为松懈。
鄂虎看得仔细,伸手轻轻推了一下木门,顿时察觉出木门只是虚掩着的。当即不再迟疑,猛地一把推开木门,闪身冲进了墩台内。
靠近木门的一个魏兵但觉寒风扑面,紧接着脖子微微刺痛,还没有任何反应,便被鄂虎的匕首划破了喉咙。另一名魏兵吃了一惊,刚刚站起身来,木门边适时飞来一只弩箭,准确地钉在了他的脖子上,堵住了他刚到嘴边的示警,可怜那名魏兵双手捂着喉咙,瞪着双眼想叫却又叫不出声来,“荷荷”两声之后倒在地上扭动了几下,渐渐不动了。
就在这一瞬间,十余名血卫手持匕首已经闪电般冲到了墩台内的角落上,一人按住一名魏兵,手起匕落,十余个魏兵在睡梦中便稀里糊涂的做了刀下亡魂。
鄂虎满意地点了点头,伸出大拇指做了一个夸赞的动作,随即转身直奔关门,转动绞盘放下了关门。
关彝在关外见鄂虎得手,淡淡地笑了笑,随即招手命令血卫大队人马入关,傅佥依令率领手下部曲留在关外接应。
关彝早已经从傅佥口中得知,阳安关依据地理位置构筑成型,北依银屏山,西邻阆水,只有东、南两面出口,分别连接蜀地和汉中,以往汉军的粮草军需都是屯于关内以北依山而建的仓库之中,魏军打破关隘时,粮仓并未被毁,想来魏军的粮草必然也是屯于此处,而西面则是驻军兵营。因此进关之后,诸葛尚和陈烈更不迟疑,率领一队人马往北面而去,关彝则和鄂虎领一队血卫往西面而去。
山区的晚上夜深露重,关彝一行人马避开了两队巡哨魏军之后,便已经接近了魏军的兵营。说是兵营,其实就是汉军修建的数十排木质结构板房,专门用来屯军的。鄂虎不待关彝下令,随即指示血卫将提前准备好的柴草堆放于房门前后。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