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疑虑顿生-《震动》


    第(2/3)页

    闫博年能够很明显地感觉到,方林书记的答复和赞许不是客套,也不是强龙不压地头蛇的谦让,而是实实在在的将心比心。因此在感激的同时,也对方林书记的疑问一一作出了解释,并详细说出了自己的担心和考虑,以及自己为齐天翔设计的路径,只是没有合盘托出下来的目的,毕竟不是很熟,毕竟还没有无话不谈的交往和交流,但相信以方林多年为政的经验和感觉,也能够明白这里面蕴含的意图或用意。齐天翔年轻,又是学者出身,没有行政工作经验,特别是处理繁琐复杂行政事务的经验,猛然接触实际经济事务,不但难以适应,而且面临着复杂的人际关系,特别是权利和金钱利益的诱惑,心态的调整尤其需要时间,更需要合适的平台。纪委相对超脱一些,接触实际利益的机会相对少一些,而且可以通过现实教育提高自己的警觉,对完善自我有一定的好处,况且现在反腐形势严峻,纪委要做的事情很多,而且面对新形势下**多发和发生方式方法的花样翻新,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应用与工作实际。

    谈话很简单,也很顺利,只是到齐天翔这里不太顺利,尤其是闫丽的强烈反对,这是闫博年始料未及的。望夫成龙是每一个女人都渴望的事情,怎么自己这个女儿却这么反对丈夫从政。

    劝导,讲解,甚至动用闫勇和谭平山来劝说,总算是让闫丽认可了,但齐天翔的态度却不温不火,第一次谈话尽管有些迟疑、犹豫,但态度是明确的,“听从爸爸的安排”,这此后都是这样,不排斥也不积极。这倒是让闫博年有些担心。

    闫博年明白,让齐天翔离开他熟悉的行政法学领域,离开他如鱼得水的学院科研和教学环境,的确是有些差强人意,有些为难齐天翔,但学院的环境毕竟不同政界,而最后的归宿还应该是政界,毕竟政界是展示能力最好的舞台。这些闫博年没有明确说出来,他希望齐天翔能在今后的经历中悟出这些,那才是他自己真正的东西。

    事情一切都顺理成章,办理借调,挂职省纪委常委、纪委调研室主任,都顺顺利利,以至于挂职结束,中央党校厅级干部学习班结业,中央纪委的报批,省委组织部的任命,都正常而按部就班地进行中,只等组织部老陈他们中组部集中学习回来,宣布任命就全齐了。谁知中间会出这么个幺蛾子。

    是谁呢?这是困扰闫博年的问题,这肯定不是针对他闫博年的,他已经于去年退了下来,而且是一退到底,不到全国人大或政协任职,并且也坚决地拒绝到北京安家,只在省城河州市临近南部山区的郊区找了一个平房小院安顿了下来。搬出了省政府宿舍,也就远离了是非,事实上闫博年本身也就没有什么是非。他从企业起步,到河州市,再到省里,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完整,既不拉帮也不结派,踏踏实实地工作,认认真真地做事,以太极高手般的闪转腾挪和推挡,抵御着各种诱惑和干扰,尽管也有部下旧故的关系需要照顾,但也仅限于适度和平衡的界限,这种分寸闫博年把握的很好,以至于老王也说他俩是绝配的夫妻。

    不争权,不争利,不争名,也就无所谓争夺了,也就无欲无求了,还有什么能撼动平和的心境,撼动做人的道德和准则呢?

    这不会是针对自己,闫博年自信,也没有人会给他这个离休干部下眼药。方林一年前调进了中央,过渡的结果不但是全国人大副主任的位置靠前,而且还拥有着实际的权利。随着闫博年的离休和方林的调离,中央同时调整了河海省的党政一把手,而且都是从中央直接空降的干部,可见中央对河海省经济总量的倚重,还有就是对河海省区位的重视。

    那么就是针对齐天翔的了,为什么呢?这是闫博年始终迷惑的问题。自从挂职省纪委调研室主任之后,机关里就跟没有这个人一样,这固然与机关人员多、部门多有关,省委加上省政府,以及各职能部门,近万人的庞大群体,一个副厅级干部,而且是省纪委这种冷门单位的干部,出头露面或招摇过市的机会是很少的,起码不是很多。不是有这样的调侃吗:“省级好几桌,厅级礼堂里搁,处级广场里面差不多”

    这样的调侃说明了官员职数膨胀的现状,但凡一个单位都要有行政级别,或者相当于什么级别,这是对单位职责的认可,也是单位工作的肯定,因此有级别就要有相应职数的配备,还要有一些没有级别但要享受级别的干部,巡视员、助理巡视员,这是厅级待遇,调研员、助理调研员,这是处级待遇,享受待遇也不仅仅是荣誉,而是实际利益,什么权利或福利到什么级别,都会有着明确的规定,一条线就会伤及很多人的利益。住房、医疗、差补等等,因此很多没有相应职务的也要享受级别,比如复转干部,以往在军队的待遇职务不但不能降低,还要相应的维持,或上挂一级享受政治待遇和经济利益,而对于很多的军队复转干部的级别问题早有微词,说部队为干部好安置,或不至于难以安置,都在干部复转之前上调一级或半级职务,以至于副团到了地方都变成了正团职。对于这些闫博年很是理解,也理解军队的苦衷,都是四十大几的年龄了,在部队大都工作了十几二十几年,青春和热血都献给了祖国的国防事业,而且很多都是在基层一线,甚至在极端艰苦的高原、海疆戍边守卫。由于部队军事化、专业化的因素,他们的所学所长基本是与地方经济建设脱节的,除了军事技能和政治素养,转业到地方很难有发挥特长的地方,除了政工干部,能做的确实不多。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学习的动力和精力都很有限,但地方又不能不接纳这些有功之臣,而且部队能给这些复转干部最后的温暖,也就是不违反原则地调高待遇了,也是情非所愿,情有可原。

    由于处级在省级机关属于最基本的单位,而且很多类似部门或单位也享受这种待遇,实质上相当于起步级别,所以齐天翔的调研室主任不起眼也就不奇怪了,原本单位级别就低,又是省纪委内部一个务虚的机构,而且省纪委特殊敏感的性质,无人关注或无法高调是一定的。除了这些,还有就是齐天翔个人的做派,到了机关还跟在学院一样,两点一线地上班下班,除了临时有任务跟随领导下基层,就没见过有什么改变,而且平日里除了读书,就是读书,说是要尽快适应纪委工作的转变,要做一个懂业务并掌握规律的内行。对于闫博年这里,也就是年节或节假日往来走动,平时里来的很少,闫博年知道齐天翔这是有意避嫌,对这点闫博年很是欣赏,这也是他喜欢齐天翔的原因之一,务实且不张扬,低调守成,这是一个干部最基本的素养。对于读书,闫博年也十分欣赏,对于现在的年轻干部,务实的多,务虚的少,每日里风风火火地穿街过巷,就是不愿静下心来读读书,充充电,提高一下自己,甚至还美其名曰“与时俱进”,就不明白高屋建瓴,再大再高的房子,外表再华丽,没有扎实的基础,一切都是镜中月水中花,好看却不中用,华而不实,而齐天翔不然,他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有为了这个需要应该做些什么,这就是难能可贵的,但对于这个女婿的书生意气,闫博年也有些隐隐的担心,因此曾经暗示齐天翔低调朴实,而且也明确告诫,读书查资料甚至有目的的调研,只是为了充实,而不是为了求证什么,更不能因此而沾沾自喜,不能把自己的所得与别人分享,更不能与读者共享,可以和家人朋友探讨,但不要与单位同事探讨和争论。这就是闫博年的担心,担心齐天翔读书的同时,将所思所想与现实工作对照,或是与同事争论探讨,更可怕的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或能力,写下来拿到报刊杂志发表,这是机关最忌讳的事情。

    机关有时就像一个羊圈,大家都相安无事的生存和生活,彼此没有防备和戒备,因为大家都彼此了解,彼此相知,都知道自己所处的现状,也明白别人的能力和情况,即使有的羊高一些、大一些,也不至于带来危害,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这样的平静和安详。突然一只羊不安分起来,或者试图冲出羊圈,或者与主人过分亲密,这就会引起群羊的不安和骚动,这个出头的羊就成为众矢之的。结果无非是两种,一种是群羊集体孤立这只羊,另一种是这只羊离开。因为信任是羊群里彼此相处的基础,也是很难得的素质。这种情况最容易发生在一个新伙伴加入或到一个新的羊圈之时。

    好在齐天翔似乎也明白这些,或许他有新的想法。两年多来,不但没有片言只字发表,而且即使由调研室负责的调研报告和其他材料,基本上也是中规中矩,没有过多的建议和新的提法,而且与机关的同事也始终保持着相应的距离,既没有居高临下的傲慢,也没有急功近利的谄媚,不温不火地关系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也得到了大家的肯定。

    本身作为省长的女婿,不管有什么样的能力和头衔,仅官僚子弟的身份就敏感到让人关注的地步了。首先是不屑,普遍的认为干部子女都是华而不实,锦囊外表草包肚,不过是外表的华丽裹着一个臭皮囊而已,都是靠着老子上位,而且都是老子的荫得所致,自己根本没有什么本事,或者自己的本事根本不足以上位,这表现在单位里有微妙的不同,没有利害冲突的不满社会和体制,有利害冲突的埋怨社会和老天不公,总之总有人会为此不满,甚至排斥和攻击,但会有更多的人围拢,试图也以此粘一下光,改变一下地位和现状。

    就是这样一个尴尬的处境,齐天翔也很快摆脱了出来,唯一的办法就是不理会,不参与,更不分辨。他的办法就是埋头读书,就是低调本分,因此没有多久,尽管省长女婿的光环仍在,却渐渐的不那么刺目,起码不那么明显。

    “一定有什么目的”,闫博年自言自语着,“会是什么目的呢?”闫博年的脑子迅速像过电影一样闪过很多面孔。如果是圈套和陷害,肯定就有既得利益者,排除了对自己的攻击,那也只有齐天翔本人了,而与其利益攸关的,就是这个即将任命的省纪委书记了。这个位置很多人觊觎,这点闫博年是明白的,“会是谁呢?”白丰收,闫博年首先想到了这个名字,这也是如果齐天翔失位,最有希望上位的人选,而且常务副书记他也做了几年,无论是资历、经验、能力,都有可能扶正,可最大的问题是年龄,五十八岁的年龄再上一步的可能微乎其微,这点他也是清楚的。但也不排除他孤注一掷的可能。

    “方兴爱”,闫博年脑子中立即滑过这个名字,而且迅即一个周正刚毅的面容浮现出来,河州市委常委、纪委书记,而且原本就是省纪委的副书记,两年前下派河州任纪委书记,一年前成为市委常委。这是一个很有能力,而且很正派刚直的汉子,工作能力很强,在省纪委期间,几件大案都是他亲自主办的,而且件件办的精彩,但去年刚上了一个台阶,这么快就再上一级似乎没有先例,而且这个人闫博年很了解,很是正直,阴谋诡计他不会做,也玩不来,何况是这种下三滥的陷害。

    闫博年摇摇头否定了这个判断,心中还隐隐有些愧疚,觉得无端猜测伤害了方兴爱,随即又想到了琴岛纪委的郝琳,华沂纪委的朱宏,还有潍城纪委的冯争,这些都是这个位置的有力竞争者,甚至想到了清河市委的副书记梁辉和聊城市委的副书记李毅,这些都很有竞争力,可想到一个否定一个,即想到了优势,又对比了劣势,甚至可能会采取的办法都想到了。

    闫博年经营河海省多年,不能说是完全了解所有的干部,起码是对所用干部有很深的认识。他一直认为,干工作就是用干部,尤其是到了一定层面,很多工作都是下面的干部在做,而做的好坏又是领导者对干部的调整使用的得力与否。冲锋陷阵的是士兵,攻城拔寨的却是基层干部,而布局设计的就是将军了,谋略和取胜的把握那就是元帅莫属了,元帅帐前尽管不是硝烟弥漫、战火纷飞,但任何一个战役的胜负都是元帅帐前谋划好了的。

    谋定而取之,谋定而胜之。这是闫博年坚信的,而且他相信这么多年对干部还是了解的,尽管有些干部从未亲自使用过,但留意其工作政绩也还是可以看出端倪的,而且这么多年,积累起来的人脉关系可以使他了解基层和认识基层。

    但他却始终想不明白是谁?为什么下的这个圈套?又是出于什么目的?尽管现在作风问题已经不是考察干部能力的一个重大问题,而且嫖娼、赌博,找情人养小三都已经十分普遍,甚至对于行政干部仅仅只是警告,连训诫都算不上,更别提处罚或处分了。这样的放松或放纵当然与官员的经济活动增加,需要参与的活动复杂多变,管的过多过死不好,但品质对于一个干部的考量,却是什么时候也是最重要和最关键的,一个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并不是说老鼠屎有多么臭,而是传导效果过于巨大,但纪律部门管理不了行政官员,也不能直接处理官员的违纪和作风问题,否则很有可能会被扣上干扰经济工作的帽子。这不能不说是种遗憾和过失。

    尽管嫖娼不算什么大事,起码不能影响到齐天翔的任命和使用,但毕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而且还会给现任省里的领导造成不好的印象,多多少少对今后的工作或仕途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

    对于行政干部可能不是什么问题的作风,对于党务部门,特别是纪律部门,却是不可原谅的污点。

    于是也对安排齐天翔到省纪委挂职,开始了重新的考量。在对天翔的安排上,闫博年是进行过认真的谋划和运筹的,正如方林书记所说,到省政府更能发挥齐天翔的特长和能力,但方林只说到了秘书长,之后呢,将是艰难的等待和煎熬。按照正常的干部升迁规则,没有做过地方主官的干部是很难成为副省长人选的,因此要往上走一步就必须到地市过渡一任市长、书记,这样算下来至少也要四到五年,然后才可能成为副省长,这样天翔也已经接近五十岁,年龄优势也将失去了。省委这边相应就简单一点,挂职结束升任副书记,几年下来就可以成为书记,而后就可以顺理成章进入常委班子,这样即使下去过渡,也会是省级市或经济大市的市委书记,而且是在副省级的门槛上进行过渡的,年龄和专业背景将是最大的助力。这是仕途上的考虑,也是闫博年多年官场经验的总结,务实不一定就是剑拔弩张,务虚也不是虚无缥缈,都是可以相辅相成,而且是相互交融的。同样的平台可能会有多样竞争的手段,但换一种方式就可能轻车熟路,避免绞杀,关键是能够节省时间,现在年龄往往是最要命的拦路虎。这是一种考虑,另外还有一种隐忧是闫博年希望能尽力帮齐天翔摆脱的,那就是权利和地位的巨大诱惑,很多人就是在巨大的权利和利益面前迷失了自己,毕竟从学院那种相对简单的环境中,进入官场这样的名利场,职务带来的权利和炫耀及满足,利益面前的纠葛和诱惑,以及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事,对内心的平衡都是巨大的挑战,尤其是世俗的诱惑,虽然低级可杀伤力极大,处在这样的一个平衡点上,仅靠觉悟和修为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经历,需要平衡和策略,渐渐地增加自己的抵抗力。因此面对政府机关的诱惑和复杂的人事关系,省委这边,特别是纪委还是相对安全一点的,经过这样的历练之后,再从事经济管理工作,面对诱惑时的心态就会好一点,起码能更有抵抗力一点。他闫博年可不想看着自己的女婿失足或走弯路,更不希望看到自己的谋划变成一场悲剧,这是他不希望看到的,更是宝贝女儿不愿看到的。

    正如闫博年想不明白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一样,对于齐天翔为什么会出现在平原县,也满脑子的迷惑。闫博年在屋里踱起步来,说是急得团团转有些夸张,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这点承受力,或者定力还是有的。只是搞不清原因,也就抓不住主要矛盾,更是无从下手解决问题。闫博年觉得这时的他就像一个武功高手,对手越强他的变化越多,可推倒一面墙容易,可面对一团空气却是不知该如何攻击或抵挡,因此闫博年觉得烦躁,也觉得困惑。这点似乎也与退休不无关系,如果在位,完全可以得到最新最详细的情况,这些完全不用他担心,自然会有人做。而且他还可以直接插手了解,尽管这样直接插手县里的事情不妥,但起码可以委托或指示某人这么做,而今退下来了,很多事情不需要他知道,他也不想知道,因为知道的越多越不利于自身的保护。原本退休下来的主政官员就使得继任者不方便,而且还是在本地修养,再退而不休,是很让人厌烦的。因此闫博年很早以前就搬出了省委宿舍,远远地搬进南部山区的平房小院,清静并远离是非中心,不参与任何的决策,即使是继任者的垂询或征求意见,也是低调地拒绝,甚至借口旅游出门躲避,一些曾经的部下,除了私交不错的,基本上是不再来往,也不再接受他们的所谓拜访。闫博年认为,这不是无情,恰恰是有情的表现,他已经退了下来,手里没有了往昔的权利,不能给他们遮风避雨,就应该明确地让他们知道,同时也给他们重新表现的自由,毕竟他们也是身家在身,有自己的考量,从一而终本来就不可能,更不可能要求他们绝对服从,这样只会给自己和别人带来烦恼。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