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3章 十万军中挂印来-《三国之无限召唤》


    第(2/3)页

    私下对父亲道:“这大公子既然如此麻烦,赶快把他送去长沙吧,不死在咱家中就好。”

    “你懂什么?!”

    罗艺何尝不想甩掉这个包袱,但事情哪有罗成想的那般简单。

    众人束手无策之计,曾国藩突然道:“要救子玉公子,非一人不可!”

    “何人?”

    “张机!”

    “对啊!”王粲一拍脑袋,撒腿就跑,去找张机。

    ……

    张机张仲景,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张仲景出身寒门,十岁学医,博学多才,心底纯善,极重孝道。

    因其才学和品行,被举为孝廉,官至长沙太守。

    只是,张仲景更喜欢行医,而不愿做官。

    在古代,做官有许多限制。其中一条,官员不得随便进入民宅。

    而医者,亦称“行医”,就是串门进户,给人诊病。

    张仲景做了太守,受官场规矩所限,无法治病救人,甚是不安。

    后来,张仲景想了变通之法。不能走街串户给百姓看病,我就不出门,等着百姓来找自己看病!

    每月初一十五,大开衙门,在衙门里给百姓看病。

    张仲景医术高,医德高尚,被百姓视为救星。(张仲景坐公堂诊治百姓,后人为纪念他,便将坐在药铺给人诊病的医生,称为“坐堂医生”。)

    后来,张仲景越来越厌倦官场之事,索性辞官,钻心研究医术。写出《伤寒杂病论》、《辨伤寒》、《评病药方》、《疗妇人方》、《五藏论》、《口齿论》等著作。

    其所著医书多散失不传,仅《伤寒杂病论》存世。但是,仅此一本著作,便让国人受益两千年,此书被奉为中医经典,而张仲景也被后人尊为“医圣”!

    ……

    张仲景赶到,查验了刘琦的伤势,表情极为凝重。

    “先生,如何?”

    张仲景轻轻摇摇头。“虽非剧毒,但已深入气血。驱气血之毒,非老朽专长。只可惜,李东壁(李时珍)不在此处,老朽只能尽力而为,能否转危为安,全看子玉公子的造化了。”

    连张仲景都如此说,曾国藩等人,心中更是没底。只能暗暗祈祷,希望刘琦吉人天相。

    只是,这大公子自幼便多病多灾,何来“吉人天相”?曾国藩等人真不相信,他能躲过这一劫……

    ……

    张仲景开出了药方,罗艺立刻命人,抓来药材。

    张仲景亲自调配了几种药物,内服、外敷完毕,张仲景叹口气:“只能等了,一日若能退去低热,两日若能醒转,便有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