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婉儿拿过编号和名单的对照表,从后向前公布入围者姓名。 “……第三名,冀州中山国新市县,苏仪……” “哦?是他?!” “定方将军的族弟!” “咦!此人文采果然不俗!”范仲淹长于诗文,对文采出众者尤其佩服。 “……第二名,并州太原郡晋阳,史尚宽……” “咦!是史万岁将军的族弟!” “哈哈,史将军举贤不避亲,这次举荐了自己的族弟,还真是个人才!” “获得本次考核第一名的是……”婉儿笑意盈盈,拉长声音,“冀州赵国襄国,郭守敬!” 郭守敬这个名字,似曾耳闻。虽然铜镜还没有反应,但刘芒几乎可以确定,此人就是自己召唤出来的特殊人才。 进入面试环节的,共有八人,婉儿一一核对姓名和编号,列出名单交给刘芒。 对照着各地上报的举荐材料,刘芒仔细查看着入围名单。 “咦?”刘芒很快发现一个问题。“希文先生,怎么入围者,全部是大户人家子弟?” 范仲淹躬身回道:“属下早有预料。并州荒僻,人口稀少,学馆书院极少,饱学之士,更是少来此地开馆办学,因此,寒门子弟少有读书识字之人,能被各地举荐参考者,寥寥无几。即便有三五寒门子弟参考,在经史策论方面,也远不如世家子弟精熟。” 范仲淹所言没错。 可是,这次公开选拔人才,除了补充各地官衙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为广大寒门子弟打开步入仕途之门。 如果一个寒门子弟都没入围,无疑会大大降低选拔的影响力。 “可否适当变通一下,看看寒门子弟中,有没有可用之人。” “属下赞成。”李岩最了解底层百姓的疾苦。 刘芒的建议,虽然不符合选拔人才的方案规定,但却是着眼于大局。 第(2/3)页